身体濒临ldquo崩溃rdquo
▲说起“身体透支”,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累了之后好好休息,第二天就能恢复体力。
编者按+
疲劳、身体透支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身体长时间操劳过度,就会触碰“健康底线”,睡眠质量低下、腰酸背痛、器官疾病继踵而至。今天教你识别身体发出的10大求救信号,学会及时调整。
本文指导专家:
朱高山中国老年学会科学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肖震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研发部主任
全身酸痛,呼吸急促
日复一日高压力、高负荷的工作,会大量消耗身体能量,导致肌肉、颈椎等部位出现酸痛症状,同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呼吸急促。
建议:每天进行深呼吸练习,能缓解压力,提高身体的氧含量。
最科学的呼吸方法是“吸,停(屏气10~20秒),呼”的形式,尽量深吸,然后用力吐出。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0分钟就有效果。
睡眠变少,白天易犯困
压力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或睡眠过浅,白天则浑浑噩噩容易犯困。当人进入中老年后,睡眠时间会减少,睡眠质量也会逐渐下降。
美国斯坦福大学佛里德曼教授指出,进入老年后人体各功能进入衰退期,机能的减弱让人对睡眠环境的要求更高,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影响睡眠。
建议不同人群在面对睡眠问题时应有所不同。
对年轻人来说,睡眠应该注意这些事:
因压力导致的睡眠问题,可进行自我调节,如睡前深呼吸、冥想;睡前移开手机,关闭电脑,按照个人习惯拉上窗帘,营造安静无光的良好睡眠氛围。
适量增大运动量;注意饮食,睡前少吃或不吃。
老年人对待睡眠,应该这样做:
科学看待失眠,不要因为睡不着而发愁,晚上如果睡不好,可以在中午适度补充睡眠。
每天适度运动,有助提高睡眠质量。
牙齿状况变差
英国中兰卡郡大学牙医学院院长约翰·科林恩博士表示,一些人在40岁后,牙齿会“变长”,这其实是牙齿给人们发出的警报。
一般来说,人的牙齿在30岁左右开始变色,牙釉质变薄;40岁牙床开始萎缩,牙根逐渐暴露,牙齿长度有时会比年轻时增加约6毫米。
建议:吃刺激性食物时牙齿疼痛,牙齿变脆、出现裂痕,牙龈红肿、伴随出血,牙齿松动等都是衰老表现。
伦敦牙科美容中心专家莫维恩·德鲁安博士建议,彻底刷牙和用牙线清洁牙齿有助防止牙龈萎缩,维护牙齿健康。要认真清洁口腔卫生,刷牙不能草草了事,最好每年洗牙一次,彻底清洁。
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整个消化系统,如果口腔状况差,诱发心脏病、高血压的概率也会上升。
爱吃甜食
压力大,身体消耗的能量多,对能量的渴求也会变多。
所以人会变得爱吃蛋糕、奶茶等甜食,吃甜食所带来的满足感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焦虑。很多人还会变得暴饮暴食,进而刺激消化系统,长时间会导致腹泻、肠胃不适、便秘等问题。
建议:想吃甜食时,不妨先想办法分散一下注意力,告诉自己吃太多甜没好处。
桌子上常备水果、坚果等健康零食,饥饿的时候充饥。
对简单工作力不从心
在长时间的压力状况下,人对信息的把控能力、分析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注意力下降,反应速度也会变慢,工作效率降低。
此时,平时看起来很普通的工作,都会让人力不从心。
建议:面对“困难”的工作,可以计划按步骤来做,给自己列出时间表,合理分配任务,适当降低过分高的要求。
如果出现工作效率低、易犯小错误的状况,可以调整工作顺序,先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
如果长期如此,最好考虑给自己休假,让心态和身体彻底调整。
喜欢自言自语
长期高负荷的生活状态,会让人笼罩在焦虑、无助和紧张中,导致非常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变得谨言慎行、畏手畏脚。
每个人都会在潜意识中追求安全性,男女的表现也有所不同:男性倾向于独处,自己消化压力;女性更希望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变得唠叨,甚至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
建议:当压力袭来,尝试暂时不看手机和电脑,远离外界事物的打扰,给自己喘息的机会。
适当调整对自己的要求,拥有一个的平和心态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交几个知心的朋友,当感到郁闷时适当倾诉,找到压力的倾泻出口,帮助心态恢复正常。
总想上厕所
人在紧张时总想上厕所是正常反应。但也有一种状况需要引起注意:经常起夜、憋不住尿,可能不仅是压力导致的,是身体走向衰老时发出的信号。
医院泌尿科专家克里斯托弗·伊登表示,从50岁左右开始,人们起夜的次数明显增加。这是因为膀胱老化从40岁开始加速,一些人在65岁时就很难“控制”膀胱了。
女性步入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尿道组织变得更薄、无力,膀胱的支撑功能下降,也可能导致憋不住尿。
建议:养成不憋尿的习惯,尤其教师、司机等职业人群要格外注意,不要因为时间紧就忽视了健康。
睡前2小时不要大量喝水。但睡前喝一杯水,可以稀释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栓等突发危险。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保持一定的水分还有利于控制血糖。
睡前4小时不要喝太多咖啡、茶等饮料。
双手发抖
经常双手颤抖在医学上被称为“特发性震颤”,两成65岁以上老人会出现这种问题。
专家表示大多数人手抖症状都比较轻微,无需太过在意,但如果因此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可进行对症治疗。
建议:双手颤抖,有时候是过于紧张、身体疲劳、惊恐过度等造成的。
有时可能是帕金森综合征、甲亢、脑卒中等疾病的信号。最好及时就诊,确定病因。
对光线、噪音变得敏感
人体长期处于压力中,神经高度紧张,大脑长期处于警戒状态,对周围事物就会变得很敏感。
一旦出现光线、声音变化,大脑的“警报”就会被拉响。
建议:每天抽出半小时彻底放空自己,可以尝试听听轻音乐、冥想;周末可以约朋友去郊外徒步,远离噪音环境,让压力充分释放。
声音改变
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声带容易肿胀,导致说话声音变得低沉。
70岁左右的男性,声带软骨开始变薄,声带稳定性变差,发出声音的频率变高,说话的声音可能变得更尖。
建议:生活中避免用嗓过度,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以免损伤声带。
=============
最基本的健康底线,您守住了吗?杭州慈孝堂
-11-:58:52手机阅读
健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希望和追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上不够克制自己,形成一大堆糟糕的生活习惯。但为了健康,我们要守住以下指标。
1
身高体重指数不超过24
身高体重指数又称为BMI指数,是评价肥胖最简单的指标。在生活中,体型相对肥胖的人,患有脂肪肝的几率会很大,并且肥胖还会造成血液粘稠、血管堵塞,从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要实现健康,保持健康体重优先。
BMI指数=体重/(身高×身高)
这里体重单位用公斤,身高单位用米,比如一个人身高1.7米,体重65公斤,其BMI指数经计算为65/(1.7×1.7)=22.5。另外强调一点,用BMI评价体型,标准没有男女之分。
BMI指数评价标准
体型
BMI值
低体重
BMI<18.5
正常体重
18.5≤BMI<24
超重
24≤BMI<28
肥胖
BMI≥28
其实肥胖是一种疾病,因为它会导致诸多健康问题,超重非常容易发展成为肥胖,只有保持正常体重,才是实现健康的王道。
2
男性腰围不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不超过80厘米
这是由于BMI和腰围是从不同角度评价肥胖,BMI无法反映脂肪分布,而腰围是内脏脂肪的直观反映,腰围明显增粗,说明脂肪在腹部堆积最为明显,又称为腹型肥胖或者中心型肥胖,所以还是要用腰围来衡量肥胖。
事实上,腹型肥胖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匀称型肥胖。也就是说腰围超标了,就已面临肥胖风险,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癌症等一系列慢病就离你不远了,所以说腰围是比BMI更敏感的评价肥胖的指标。
男性腹型肥胖标准:腰围≥85cm
女性腹型肥胖标准:腰围≥80cm
3
男性颈围不超过39厘米,女性颈围不超过35厘米
俗话说“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其实颈围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评价健康的指标。脖子越粗的人,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就越大,颈围可以较准确地反映上气道脂肪堆积程度,颈围增粗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也高度相关。
男性颈围≤39厘米
女性颈围≤35厘米
4
血压别超过/90mmHg
中国大约40%的成年人是高血压,作为一种悄然发生的慢性疾病,此病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头晕、头痛、心悸、耳鸣等症状,实际上是引发心、脑血管和肾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治疗不当就会病变成为严重的脑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这些常见高血压并发症。
前不久,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学院对高血压重新进行了定义,这次修改是14年来首次对高血压的标准进行修正,根据新的标准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80毫米汞柱为正常。也就是说,随着高血压标准降低了10毫米汞柱,越来越多人将被诊断为高血压。
其实在国内对于高血压的定义还是不变的,还是以/90mmHg为判断的标准,低于这个数值之下是正常的,但如果高于这个数值就属于血压过高的一种表现了,你就需要对自己的血压多控制才能够避免对身体的伤害了。血压的标准国内不变其实才是最符合我们的身体状态的。
收缩压≤mmHg
舒张压≤90mmHg
5
不饮酒,如果饮酒一次酒精含量不超过25克
过度饮酒对身体产生很大损害,可导致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此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建议,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否则即为饮酒过量。25克酒精量是什么概念?
白酒:每次不要超过1两
啤酒:每次不要超过一瓶
红酒:每次限制在一红酒杯
6
连续久坐不超过1.5小时
根据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TheLancet)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如果不运动的人能动起来的话,每年有超过万例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而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大约也就是万,这一数据证实久坐不动已经超过吸烟,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大问题。
从最佳健康的角度而言,最有利健康的日常生活工作模式就是:
第一、减少连续久坐,连续久坐做多1.5小时;
第二、如果避免不了久坐,最多久坐1.5小时后起来活动或者走动5分钟;
连续久坐≤1.5小时
7
中等强度运动每周不少于分钟,或者大强度运动每周不少于75分钟
运动是积极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失了运动,饮食再好,睡眠再充足,也是不够。每周积累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或者75分钟的大强度活动是促进健康的目标活动量。
同时他们也建议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最好分为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完成,或者75分钟大强度活动分为每周3次,每次25分钟完成,这样的运动体验最佳。运动不一定要累到气喘吁吁才有效果,舒适的中等强度运动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比如运动时出汗,心跳呼吸加快,但可以自如说话,就像步行。
中等强度运动每周≥分钟
大强度运动每周≥75分钟
8
总结
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实现健康的主要途径,当然你需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健康行为底线,守住底线,才能让你长久保持健康。
=======
癌症专家的5个故事说醒一半中国人,别等大病后才明白来源:健康时报(ID:jksb)
专家:著名肿瘤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
每次开启癌症这个话题,都会引发大家的一声叹息!
根据中医院发布的《年最新研究解析中国肿瘤流行病谱》显示,以平均寿命74岁计算,每个人一生当中患癌的几率是22%,几乎所有人都绕不过癌症的话题。透过癌症看人生,癌症专家的5个故事说醒一半国人,别等大病之后才明白!
1、心态不好,再好的药也没效
俗话说“再好的药,也治不好林黛玉的病”,其实在我临床工作中也发现,“心态不好,再好的药也没效”。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诊疗中的真实故事。
一年夏天,一位60岁的女子来找我,她被确诊为胰腺癌。当时,大家告诉她胰腺上有个肿块,可疑恶性,手术已经切除了,恶性程度不高,无须化疗,中药调理便是。一两年过去了,女子恢复得很好,天天上菜市场买菜。
两年半后的春节,医院做例行体检,原本她总是由其妹妹陪着,其妹很精明,每次都会事先与医生打个招呼,行“善意的欺瞒”,此次其妹妹有事儿,则由其老伴陪着。
老伴老实巴交的,不会先去打招呼,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而做B超的医师又很认真,做完了一次又一次,并查看原记录,最后告诉女子:“祝贺你,你的胰腺肿块明显缩小了,从原先的8厘米缩至不到2厘米了!”
钱某当时就惊愕了,“不是说我的肿块切除了吗?怎么还有2厘米呢?你们一定在骗我,我一定不行了……”她回到家中便心窝下疼痛,吃饭都成问题。我给她翻出2年多来的病案原始记录,上面清清楚楚记载着她每次检查的结果,确实一次比一次好。可她就是不信,喃喃自语:“我不行了,没救了,你们骗我!”我给的是同样的治疗思路,且加重了用药,但奇迹却再未发生。得知自己实情后的3个多月,她走了。
其实,在她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期,体重等指标已经完全恢复了。但由于她得知了事情之后,遂心态一落千丈,终至不救。
中医学素有古训:“运药者,神气也。”无论何种药物,都需要借助个体的心身机能状态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心态不好,再好的药也无效。
2、得了病,都死在瞎折腾上
很多人得了病,不是病要了他的命,而是死在自己瞎折腾上,这在肿瘤临床中非常常见。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得了癌症,找到我后我一看是肺癌,因为他年龄也比较大了,我建议他先中药调整。三五个月以后,肿瘤也控制得很好。
但他总是不放心。他女儿告诉我,他天天泡在网上,查查这个有副作用,查查那个有副作用,然后自己把药给停了。医院看病,医生告诉他这儿有问题,那儿有问题。其实,他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你要做个检查,身体一点没问题才怪呢!我明确告诉他这些问题都不要紧,肿瘤也没问题。但他就是要搞清楚,就认为自己的病很重。后医院的新技术的微创治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三个月后他女儿来看我,我看到她戴着黑袖,我明白了一切。他女儿很伤感地说:“我爸就死在瞎折腾上。自己懂一点道理,但根本不全懂!硬要把问题查得清清楚楚,瞎折腾瞎治疗,每天提心吊胆;天天在网上查的就是癌症,结果前后只有九个月,就走了。”
提醒大家,生病了一定要相信你的医生,你自己再懂也没有医生懂,不是这个病要了你的命,而是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死在了自己瞎折腾的道路上!
3、放纵自我等于自寻短见
古人对生命的认识是睿智的:既压抑不得,又放纵不可。几十年前,我们很少听说过“癌症”,但最近几年,谁身边没有亲戚朋友得癌?癌症发展之快与当今人们放纵自己有密切关系!
“纵酒欲”:今天非高发地区男性的鼻咽癌、食道癌、喉癌、肝癌(尤其是北方及山东)患者,大都为好酒者,这个比例超过70%,而且“酒风佳”,喜一口闷,不醉不休者!
“纵烟欲”:美国人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控烟,且越来越严格。但从年开始的20余年间,肺癌的发病率下降了17%;而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就归功于烟草控制。今天中国人依然烟草得不到控制,一些家长还当着孩子面吸烟,这是在做示范啊!今天,中国肺癌发病率是所有癌症中最高的,和纵烟欲密切相关!
“纵食欲”:在食欲驱使下,胡吃海喝,率性饮食,也是放纵本能的一大典型!如今在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和肥胖等方面更为普遍。且肥胖还是诸多癌症,如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的头号元凶。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分析认为,放纵饮食,对促进发达地区的癌症发生,起着35%的作用。
“纵性欲”:性既不宜抑,放纵之也是健康大敌。除了性病外,至少女性宫颈癌、阴道癌,男性前列腺癌等直接或间接与首次房事过早、性伙伴较多、性方面不够检点有关。而且,生了癌还继续纵欲者,癌症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
总之,生命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不管以哪种方式,超过了这种限度,早晚会出问题的,因为它超过了生命所能承受的限度。
4、钱再多也买不回来命
赚再多钱,买得起好车,住得起“豪宅”,却买不回健康!不管是美国的科技界巨头乔布斯也好,还是我们普通百姓也好,面临死亡时都醒悟到一点——再多的钱也买不回健康。然而,就是在这点上,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前仆后继:希望能用钱赎回健康,但等着的多半是遗憾和含恨!
我老家有个房产商,曾排行当地首富,身价几十个亿。他一心抓钱,当地口碑不佳,认为他很抠。甚至,作为大老板的他,与民工会因为运石沙多了几块钱而发生争执。
他患肺癌后,初期病情不很重。如此状态时还死抠着钱不放,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没很好地遵医嘱。结果,情况一天比一天糟。这时,他大概意识到大事不好了,恳求我再出一趟诊,告诉我愿意用全部财产来换他一命。我淡淡地笑了,很委婉地说:医生不是万能的,很多东西有内在规律,如果早一两年意识到这,也许就不会这样!
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他变了个样,到处撒钱。临终遗言还特别要求出殡时,灵柩车沿着他开发的楼盘巡视一圈……也许是依依不舍或心有不甘吧;但只能说是他糊涂,没有搞清楚钱与命,孰更重要!
上海有个著名的房产商,他被确诊为胰腺癌后,家人骗他是胰腺炎,做了手术,算是比较成功的。朋友们都劝他小心,把生意放一放,他深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有的是钱,医院,用最好的药,根本不当回事。术后9个月出现肝转移。他知道了,让成年的孩子和我“谈判”,说我能维持他爸两年,将付百万酬劳!我说:对不起!我不做这个交易。你爸很危险。我只能尽力而为。
常有癌症患者或其家属信誓旦旦地说:砸锅卖铁也要治好病!有这个意愿是好事,但它并不能感动“病”啊!病就是病。对付病,你有再多的钱,没用!
人生赚那么多钱,结果只是让你住头等病房。这句话揭穿了金钱至上者的悲哀。
5、天大地大,不如健康大
中国人的人生模式很简单,40岁以前用命换钱,40岁以后是用钱买命。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常常拼命工作,把“爱拼才会赢”挂在嘴边,但其实这是最大的错误!
我认识一个某大型公司的销售主任,她一直被人们称为事业上的女强人。退休前被确诊为卵巢癌,医生说她只有3个月的寿命了。后来,我给她用中医药内服加外敷,配合化疗后只有一年有余,身体指标开始正常,人亦神色俱佳。
再后来,某民营企业听说她是销售管理方面的能人,就把她请去做兼职。当时说好每周只去2~3个半天,做顾问即可。没想到,她一工作,即十二分投入。在近4年的时间里,身体指标均反弹过3次。
出人头地、闯出自己的天地等观念,有时候真的会害死人。每个人都应该适度放慢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踩刹车:减慢生活,减法生活。你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很好地储存明天。因为当你的生命延续的时间长,你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就更多,当然你也能享受到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tw/1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