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当年为何选择宜兴放弃了张家港
近日,张家港的幼儿园、中小学及各类政务新媒体账号集中关停成为网络焦点,因其在节约资源、基层减负等方面的作用获得称赞。
作为百强县全国第三的张家港,和同为百强县前十的宜兴,皆为苏南地区的经济特色强县。一个“通江达海”,由苏州管辖;一个苏浙皖三省交界,为无锡重要一翼。
虽然分属不同的地级市,地缘上也是互不相连,然而40年前,两者之间却有一段不小的“渊缘”。
张家港和宜兴二选一,你会选择哪一个?
如果仅从经济总量上来考量,年度的全国百强县排名,张家港市位列第三,全市GDP总量约.89亿元;而宜兴名列第九,GDP总量.53亿元。
如何选择,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答案不言而喻。
年,这个选择题曾摆在了无锡面前。
在只能选3个县的前提下,无锡市选择了附郭县无锡县、江阴县之后,另一个名额选择了宜兴县,放弃选择张家港。
40年前,张家港还叫沙洲县。
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批准新设沙洲县,命名的原因就是因为全县有一半左右的土地由长江中沙洲积涨连接而成。
年1月1日,沙洲县正式成立,隶苏州专区。常熟划出14个公社和常阴沙农场,江阴划出9个公社,顺带江北围垦而来的少部分土地,建立了沙洲县。
当时全县年产值只有万元,80%的农民住在草房里,全县仅靠一部柴油机发电。
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隶属苏州市。
沙洲的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是全国棉花出口的重要基地。相当长一段时间,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在70%以上。
当时在苏州下属的六个县市当中,张家港因为经济长期落后,被戏称为苏南的“边角料”。另一个穷兄弟昆山则被称为“小六子”。
张家港人的命运改变首先缘于隔壁的大上海。
当时,上海港务局为了疏散物资运输,决定在张家港设立码头,开辟辅助港。次年建成,年对外开放。到年,港口吞吐量万吨,辟有7条国际贸易航线,成为我国四大集装箱港口之一。
年9月,为了进一步扩大张家港在国内外的影响,走“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经济发展之路,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
港口的发展带动了张家港工业、贸易、物流等行业的繁荣。
随后,张家港继续发挥拼搏创新精神。年建成全国惟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年列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二位,长期稳居全国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沙钢集团从小作坊起家,一步步成长为总资产达亿元,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年产优质钢材超万吨,连续15年位列世界强。
当年无锡为何选宜兴?
先来看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复:
1.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常熟县,设立常熟市。将苏州地区的吴县、吴江、昆山、太仓、沙洲、常熟6县(市)划归苏州市;江阴、无锡两县划归无锡市。
2.撤销镇江地区行政公署,将原镇江地区的高淳,溧水两县划归南京市;宜兴县划归无锡市;武进、金坛、溧阳3县划归常州市;丹徒、丹阳、扬中、句容4县划归镇江市。镇江市改由省管辖。
实际上,年无锡市分到的3个县,无锡县、江阴县、宜兴县,均为当时全国一流的经济强县、人口大县。
当年的宜兴占据了太湖西岸,其面积、人口、经济、文化、旅游等任何方面,都远远胜过张家港。
同时,加上无锡拥有极其浓厚的“太湖情结”,当时没人会放弃宜兴、选择张家港。
而苏州分到的6个县,当时只有常熟算是强县、大县(所以马上设为县级市)。同为综合实力较强的附廓县,吴县的经济实力当时没有无锡县强,吴江马马虎虎,张家港、昆山、太仓当时都没什么实力。
昆山和太仓,加起来人口也就与宜兴差不多,土地面积还差得老远。除张家港带走了“约三分之一个江阴县”的地盘。
如果当年无锡放弃宜兴,而选择了张家港,现在局面会怎么样?
首先,苏州的地盘、实力固然要小一些,但无锡的面积将从平方公里缩小到平方公里。而且,无锡将不再与邻省交界。
其次,常州则将获得宜兴,由于武进、宜兴有类似无锡、江阴的交通关系,将很有利于常州市的经济整合、协调发展。
第三,太湖东岸由苏州把控,太湖西岸由常州把控。太湖旅游方面,常州与宜兴将可联手,就算仍是不如无锡太湖,局面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最后,港口方面,苏州开发常熟港、太仓港的进程也将大大提前,张家港的吞吐量未必能一枝独秀。
综合分析,无锡当年真要了张家港,起到的作用只能是让“今天的苏州没这么强”,但完全不会让“今天的无锡更强”,并且“常州毫无疑问会更强”。
无锡当年的选择,固然大大有利于苏州,但对无锡自身,也从来都是正确的。
无锡选择宜兴后,北达长江,南接浙江、安徽。同时,无锡与苏州基本瓜分了太湖资源。随着锡宜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两地产业合作日趋紧密、优势互补效应凸显。
唯一不如意的,无锡与宜兴在陆地上有一小段间隔。但在现代交通设施下,逐渐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今年4月16日,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发布。
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总投资约亿元,线路起自宁杭高铁宜兴站,经宜兴城区、经开区、周铁,穿太湖,经马山至太湖新城,全长约61.km。计划开工日期年05月30日,竣工日期年12月30日。
届时,锡宜交通格局将迎来一个全新局面。
如果让无锡再选一次,无锡也应该仍然维持之前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tw/1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