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降薪,转行地产人正在经历什么说房
年9月,一份关于某宇宙房企某大向广东省政府的求救报告在网络上快速流转,起因是亿元的战投即将到期,但某大回归A股无望,当年的对赌要兑现了:给战投者退钱亿,外加分红亿。
战投也罢,对赌也罢,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模式,倒也无可厚非。让人警醒的是,号称万亿房企、年销售额五六千亿元的某大竟然出现了流动性短缺,还不上钱了。
虽然最后不管出于何种沟通和考虑,那些曾经借钱给某大钱的朋友们以债转股的形式,帮恒大度过了此次难关,其中亿元战略投资者已签订补充协议转为普通股,43亿元权益战略投资者的本金已由恒大现金支付后回购。
如今看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大者如恒大已经这样了,其他中小地产商的日子还好过么?只是,这种疑虑在某大翻云覆雨的媒体公关阵势下,很快被许老板豪华朋友圈的光芒给覆盖了。
但时过一年,一个纸包不住火的事实是,某大的资金更为捉襟见肘。年7月19日广发银行宜兴支行申请冻结恒大1.3亿元资产,又将某大推向风口浪尖。对于申请原因,广发银行宜兴支行说: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换成人民群众都能听懂的话说,就是某大某子公司在广发银行宜兴支行有一笔1.32亿元的贷款快要到期了,但是大概率不能如期还贷,很可能要违约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银行为了不受损失,申请冻结恒大子公司的资金,以防万一。
一年前某大还不起亿,吃瓜群众的反应是:牛逼,欠款多亿呢,果然是债多不压身啊。
一年之后,某大(子公司)因还不起1.3亿被起诉,吃瓜群众的反应是:真牛逼,连1.3亿也没有,时代真的变了。
虽然不能断定这将成为压垮恒大的稻草,但是毫无疑问这件事点燃了恒大债务违约的导火索,接下来的事情如同连环炮一样,关于某大的债务逾期、恒大的承兑无法兑现,被接二连三的被曝出来。
有人做了预估和统计,某大约有多亿元的承兑目前无法兑现,有的已经逾期有的即将到期。
据说这多亿元里面,就有郑在说房兵哥的万分之一。以前兵哥每每提及恒大的这笔欠账,春风般的笑容洋溢在脸上,说我比某大牛逼,我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债主呢!
但后来画风变了,兵哥多次凌晨后半夜发朋友圈,发的都是些诸如“18+5+23+45=?”之类的高等数学题。这是兵哥的“哥德巴赫猜想”,龙龙一直捉摸不透。直到前两天,兵哥说估计某大的承兑永无兑现之日了,语气中充满了哀伤,晚上再发朋友圈时,那个高等数学计算题默默的少了一组数字。
年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海因里希法则。也就是说,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起意外事件,有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引申来讲,每一个被曝光的事件都是冰山一角,它背后是大量未曾被曝光的同类型事件。只因为未曾被曝光,所以不被人知晓,以为没有发生,以为发生的仅仅就是这几件事而已。
但实际情况的严重程度,要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某大债务事件以来的一年间,地产行业发生了诸如华夏幸福、蓝光、协信等知名房企的债务危机事件。更有一些不够知名的中小房企,在我们的视野之外,破产、被收购、被兼并、消失。
这里,不得不提最近发生的事情。河南的龙头房企、老牌房企建业集团向省政府的求救信,类似于一年之前恒大的求救信。
当龙龙在朋友圈看到求救信的照片内容时,内心中充满了震惊,求救信里面充满了艰辛和无奈,让人无法猝读——不难想象,对于成立快30年的建业来说,现在无疑是最为困难的时期,否则也不至于冒着被资本市场信用评级被下调的风险发出求救信。
和恒大债务到期无法兑现而求救的原因不同,建业的困难在于近些年将大量资金投入文旅项目,投入大、回款周期长,近期突发的偶然事件(暴雨、疫情)影响了现金流,让它的经营陷入了暂时性困境,出现流动性危机。
这危机有多严重,求救信就说明了一切。
龙头房企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企业乎?而地产龙头企业的现状则充分说明了地产行业的现状。
就郑州的房地产市场来说,年无疑是它的高光时刻,在不断上涨的价格发展趋势下,整个市场开挂一样,平步直上。此后随着调控的不断加码,房价开启了躺平的局势,至今不仅好转迹象。
不管这背后的原因如何,最终呈现出来的市场形势,确是哀声一片。
龙龙在一篇文章《郑州买房四年,出手差点赔钱,经验告诉你怎么接着买?》中说,年郑州的房价和武汉西安合肥就在一个水平线上,但年至年这四年间,武汉、合肥的房价增幅在40%以上,西安更是翻了近两番。这样的势头,可以用普涨、大涨来形容。
可郑州这四年涨幅还不到20%,具体到区域板块,涨跌各异,主城区略有上浮,郊区呜呼哀哉惨不忍睹。
很多一线企业的营销人说,在横向对比了全国市场之后,认为郑州的市场在全国来说都是最难的,难的是房价躺平,更难的是一直躺平,偶尔再来个深呼吸。
正如你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无法让躺平的郑州房价马上起身。
房地产行业说到底是看天吃饭的行业,天就是政策、就是市场大环境。政策持续调控、市场持续低迷,带给从业人员的则是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持续不断的内卷,很多人这才意识到:躺着挣钱的黄金时代彻底地过去了。
诸如房企降薪裁员的报道,遍布于网络。比如某TOP30房企,年以来,员工人数就从6.2万人骤降到了3.8万人,一年之内少了40%。而裁员降薪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压缩成本,因为它有超过亿元的高额负债要还。间接的则是新项目越来越少,项目人员重组、区域合并,组织架构调整,最终体现在公司层面,便是控制规模。
是被动的等着被优化裁员,还是主动的脱离这个行业,改行重新择业?不同的地产岗位人员,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以前有个段子,说地产策划都是全能高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当得了月老红娘,宰得了猪狗牛羊。
从龙龙几个转行的地产营销朋友看,还真的确如此:有人自己开了饭店,从大厨到服务员,一人操办;有人开了奶茶店,装修、采购亲自上阵。而三五年前,他们都是售楼部里面响当当的人物,文能写策划方案、广告语,武能组织上百人规模的活动,甚至处理客户维权,也能独当一面。
正如那句话所说,如果是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弄得一身才华?
在岗位上苦守煎熬也罢,改行改业也罢,其中的艰辛也只能是自己体味。几天前,龙龙的一位做人力资源的朋友说,虽然地产行业压力巨大,但是和其他行业相比,诸如地产、金融等依然是高收入行业,“很多别的行业做到总监级别,月薪也就是一万五六,但这在地产行业只不过是一个主管级别的待遇”。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创业不知道生活艰辛。龙龙的几位朋友是转业转行了,但是他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就比原来小吗?丝毫不见得。
不要等到你所在的行业遇见困难的时候,才想着“我的未来在何方”,要永远记得:没有最差的行业,再差的行业依然有发展得好的人。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当你经历躺赢的时代之时,就要想到:躺赢只是运气,躺久了就不再是赢,而是躺平;跑步前行,才能跑赢。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ms/1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