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之乡打造院士经济

近日,宜兴籍专家谈哲敏、朱彤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至此,宜兴共有两院院士32名,总量约占无锡的三分之一,位列全国县级市前列。同时,目前还有10多位非宜兴籍院士与宜兴有着紧密合作,“院士之乡”美誉名不虚传。

如何发挥好“院士之乡”高端智力资源,掀起院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热潮,发力打造“院士经济”,对于当下宜兴而言,正成为破解产业、科创、人才、城市发展等痛点,向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迈进的重要抓手。

用好“高端智库”,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今年10月的宜兴秋洽会上,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团队总投资1亿元的薄膜电池激光精细微加工技术研发项目正式签约。“近年来宜兴对科技产业很重视,很愿意为家乡产业献智,通过核心技术的攻坚,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褚君浩说。

何为“院士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宜兴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认为,要推动“最强大脑”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将科技成果高水平转化为规模化的产业优势,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在这一定位下,宜兴从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十条产业链发展的短板、痛点出发,通过“高端智库”的引进,实现强链、补链、延链,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据统计,目前与宜兴有相关合作的院士共有16位,合作模式已从企业自发的“点对点”延伸至“面对面”。

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例,宜兴作为一名“后来者”面临产业基础薄弱、创新平台缺乏等多重发展难题。然而,从起步到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有签约、在谈项目60只,总投资超亿元,背后所体现的正是“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格局。

(宜兴食品生物技术科创中心)

今年8月,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与宜兴达成合作,共建食品技术科创中心。据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龙介绍,中心落户当天,陈坚院士团队便将6个与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产业项目引到了宜兴,未来五年,科创中心计划建成8家以上食品高科技企业,其中4家以上为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

融入地方发展,提升城市能级

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必须拓展城市新格局,提升城市能级。将“院士经济”打造融入城市建设、生态治理等领域,便是实现转型发展,打开城市发展新局面的一张有力“王牌”。

(宜兴丁蜀镇古南街)

近日,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建国院士等完成的《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建筑学领域首次获得这一殊荣。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xw/13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