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紫砂女神,爱壶的你认识几位
在紫砂制壶这门传统的技艺中,成名成家的均以男性为主。然而,一些女匠人坚持初心,将女性的柔美融入紫砂壶艺之中,以丝毫不逊于男性的水准,谱写出了另一种紫砂华章……
紫砂制壶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诞生于明朝时期。从诞生之日起,这一枯燥、繁琐、重体力的技艺就以师徒相授的形式代代相传,且从事该技艺人几乎都是男性,这项技艺更是有“传男不传女”的说法。
但是,总有一些女性,她们或为了维持生计,或为了艺术追求,或单单为了争一口“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毅然投入紫砂制壶的行当中。她们,付出了比男性匠人更多的时间精力,将毕生的才智天赋凝于紫砂,成就了紫砂史册上灿若星辰的一抹奇景……
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紫砂艺苑中那些女艺人,领悟“紫砂女神”们的别样人生……
杨凤年:一把茗壶留名史册
虽是紫砂古代史唯一留下姓名的制壶女匠人,但杨凤年的名字,却并不响亮。
仔细读这个名字,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没错,清朝著名的紫砂巨匠杨彭年,正是杨凤年的哥哥。
其实杨氏一家原籍在浙江桐乡,因为家乡地少人多,在家种田难以糊口,许多人都出外讨生活。杨彭年、杨宝年两兄弟便带着妹妹杨凤年到了宜兴蜀山,寻师学艺。
宜兴烧制紫砂壶的窑几年过去,大哥二哥在紫砂技艺上颇有建树,尤其是大哥杨彭年,成长为紫砂界宗师级的制壶匠人,加上与著名书法、篆刻家陈曼生合作,运用壶上镌刻的形式将书法、绘画与紫砂艺术相融合,开创了紫砂文人壶的先河。
可在重男轻女的旧社会,紫砂制壶技艺向来“传男不传女”,即使杨家兄妹情深,但哥哥们也从来不肯把技术教给妹妹杨凤年。
有一次,杨凤年想到哥哥们的工坊里找把壶浇花,才刚一进门,就被哥哥轰出来了,说女人不能进这个地方。被误会的杨凤年心理委屈极了,于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做壶,让这些自以为是的男人们看看。
从那天起,杨凤年开始自己钻研制壶技艺,为了学习,她常常偷看哥哥们制壶。几年后,杨凤年已经能够照着哥哥们的成品做出壶来。但是要强的她觉得,这样还不能显示自己的真本事,要想让别人刮目相看,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
锦葵花一天夜里,刮了很大的风,第二天一早杨凤年推开窗,发现院中的花草被一夜的狂风吹得东倒西歪,就在这样的花丛中,杨凤年恍惚间看到花枝上顶着一把壶,定睛一看,原来是院中的锦葵花,在经过狂风的洗礼后又挺立起来,花瓣被吹得聚在一起,在四周花草歪歪斜斜中格外亮眼。
杨凤年制风卷葵壶于是杨凤年突然来了灵感,她将眼前的景象绘在纸上,将制壶的方法融入其中,经过反复修改尝试,终于制成风卷葵壶。
杨凤年的风卷葵壶,颇具自然派风格,其中展现的不仅有江南女子的娟秀细腻,更有大度和豪放的性格。
那一夜的狂风是无形的,而展现在壶上的“风”却是有形的,壶身的线条翻滚、流动,似乎能听到阵阵呼啸的风声,锦葵枝叶在大风中卷曲,包住壶嘴,花枝自然弯曲成壶把,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花朵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极尽展现,壶虽无语,可生命的活力、艺术的魅力跃然眼前。
杨凤年的风卷葵壶,造型简洁明快,圆润古朴。其曲线顺畅自然,其图案规范周正,其形态生动活泼,其布局繁而不杂,其安排规而有序,是紫砂花器的传统经典之作。
据说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想仿制一把,但时近三年,却一直未动手,最后原壶奉还。在一次偶然机会,顾景舟被问起为何不曾仿制风卷葵壶时,他笑答:“仿像了,只不过是像而已:如果仿不像,倒显出笑话。而且故人的心态、故人的气度仿也确难。”
风卷葵壶面世后,受到无数爱壶者追捧,但杨凤年心高气傲,拒绝重复制作。于是风卷葵壶便成了绝世孤品,在苍茫的世事纷争中,浮浮沉沉,辗转波折,如今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中。
蒋蓉:现代花货紫砂壶的领军人物
将动植物的天然形态与紫砂技艺完美融合,设计塑造出的仿生紫砂壶,就是“花货”。说起花货,就要说说现代花货紫砂壶的领军人物,“紫砂七老”中唯一一位女性——蒋蓉。
蒋蓉,原名蒋林凤,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潜洛六庄村的陶艺世家。蒋家几代人都是做紫砂的,这是一门传家手艺。但是到了蒋蓉父辈这一代,由于社会动荡、经济状况不好,人们对于紫砂壶的喜爱已经大不如前。于是蒋蓉的父亲反对蒋蓉继承家族手艺,在他看来,几代人辛苦最终落得个吃不饱饭的地步,手艺人终究是没有前途的。
但是父亲的想法并没有在幼时蒋蓉的心中激起涟漪,她依旧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奔跑在田间地头,享受着乡村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但最让她期待的,还是乌篷船来到村里的日子,因为镇上来的乌篷船里,总是有很多新奇玩意。
蒋蓉制老南瓜壶有一天,乌篷船又来到了村里,但这次船上并没有什么新鲜物件,只有一船的乌枣。这时的蒋家已经几天都没米下锅了,全家人都在挨饿,蒋蓉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得用紫砂器换了一船的乌枣。满船的乌枣给蒋蓉和弟妹们带来很大的快乐,嘴里咬着乌枣的蒋蓉,第一次感觉到紫砂的贵重,也第一次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价值。于是,蒋蓉走进父母的作坊,要求学习紫砂技艺,用自己的努力来养活自己。这一年,蒋蓉11岁。
从11岁的初入紫砂殿堂,到成为“紫砂花货女王”,蒋蓉走过了70多年的制壶之路。这一路上,蒋蓉经历了无数次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变动,但都没有让她停下对紫砂技艺的追逐。
蒋蓉制荷花壶蒋蓉的从艺之路起伏波折,但是她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无论身处什么环节,蒋蓉都用最纯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一切,并且将自己领悟到的美与紫砂技艺相融合,创造出以陈设观赏为主的紫砂美器。
她善于将动物、植物、花景等自然形体,经过艺术提炼、创作,运用于紫砂作品之中。她的作品构思奇特,配色巧妙,精细,形象逼真,生意盎然,自成一格。年,随周总理出访的国礼“九件象真果品”,正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乌菱、荸荠、核桃、板栗、茨、白果、西瓜子、葵花籽各一件;花生二件,且有一件花生仁可动。所有的紫砂果品均为蒋蓉运用捏塑的手法制成,其精妙程度,与真实的果品无异。
蒋蓉制九件象真果品将自然之物融入紫砂,让繁花似锦的盎然在壶中再现。这就是一代花货女匠蒋蓉的作品带来最为直观的感受……
蒋蓉从事紫砂事业70余年,创作了上百件作品,涵盖了光货、花货、摆件,取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的花货最为人称道,瓜果虫鸟,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色彩逼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蒋蓉制十一头莲藕酒具同时,蒋蓉也是我国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女工艺美术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设计协会委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她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这在当时历史情况下是工艺界的一种最高荣誉和待遇。也是女紫砂壶大师排名之一。
汪寅仙:一把曲壶震慑紫砂界
对于刚刚了解紫砂壶的人来说,对于汪寅仙的名字可能很陌生,但是说起曲壶,肯定是无人不晓。而这足以震慑紫砂界的壶型,正是有这位女匠人创制。
汪寅仙,年生于江苏宜兴丁山丁南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对于汪寅仙来说,制壶是从小就司空见惯的事情。出身制陶世家的她,自幼玩泥,孩提时就对紫砂有着天然的亲近感。14岁稚气未脱的她,来到紫砂工艺厂,开始了从业60余年的第一个年头,那时的汪寅仙,并没有引起别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qh/1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