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2021春拍从明代到今天的宜兴
紫砂于明代崛起至今已逾四百余年,是因为从明代开始,人们饮茶方式发生改变,而后各种茶具应运而生,在众多茶具中,人们发现用紫砂沏茶为最佳。
明末戏曲理论家李渔在杂说中有论:“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世人而知之矣。”明人张岱所著《陶庵梦忆》说:“砂罐(指砂壶)直挤商彝周鼎而毫不逊色。”可见在过去的四百年,他从未平凡过。
中贸圣佳春拍“浮生—紫砂茶具及陈茶专场”以“从明代到今天的宜兴紫砂”为主题,首次以系统的形式展现紫砂这一门类的整体面貌。今借由传器比对及文资索骥,可将紫砂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
一、
第一个时期为万历前,是紫砂的始创期,模糊期,这段时期的传器几不可见,文字记载也较为稀少。本次拍卖有一件供春壶,这件供春是目前所见供春中年代最久远,工艺较为精湛的供春传器,而且此供春的历史出版、传承相当完备,意义非凡。
Lot
清·虚斋名陶录收录首件藏品供春壶+陶昌善题耑许玉成
递藏拓本
11x18CM
估价:2,,-2,,
款识:供春
参考:虚斋名陶录首件藏品供春壶,紫砂历史最为传奇的作品之一。
出版著录:
1.《虚斋名陶录》首件藏品
2.《紫韵雅玩》P80-81,天地方圆出版社,0年
3.印象中国P28,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展览传承:
沈韵初、吴大澄、费念慈、许玉成、庞元济递藏
国家博物馆展览—印象中国荆溪古器原件
注:附国家博物馆展览证书
附图
此件供春壶庞虚斋故物,旧时苏州户家所出,传本为川沙沈氏物(沈韵初),后归吴愙斋(吴大澂)继归费西蠡(费念慈)西蠡费氏得此物并作图后有廉夫题记,为砂界之重宝。经常熟许玉成递藏有拓本传世,拓本为嘉兴陶昌善题耑。
供春,明代制壶大师,清人推其为紫砂鼻祖,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中以“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赞颂供春壶的大雅之美。可以说,供春自诞生伊始,便充满着传奇色彩。本次拍卖的供春壶历经诸多大家收藏,收录传拓。过云楼藏画中,费念慈、陆恢的画作《供春图》,图中所画之供春,便是此壶。画作上题跋所言:“供春壶载名陶録,事迹亦附焉。此不以范而已手故,指上螺纹犹在也。本川沙沈氏物,初归吴愙斋,继归西蠡费氏,此诗余于西蠡得物作图时贻之,今图赠西津先生故复録记,陆恢。”吴大澂之后,由海虞许玉成收藏,并著录《明阳羡陶器精品拓本》。通过拓本比对,此拓本与《虚斋名陶录》收录的供春拓本一致。所以在许玉成之后,又由民国时期大藏家庞元济收藏。诸多名人大藏经手,使得这件作品更是极富传奇色彩,其历史重要性可见一般。
沈韵初:官至内阁中书,是上海川沙名门望族,精鉴赏,富收藏,对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尤为倾倒,室名“宝董阁”,著有《书画心赏日录》等书。他曾传给外孙吴湖帆不少藏品。
吴大澂:吴大澂,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
费念慈(—),清书法家、藏书家。字屺怀,一署峐怀,号西蠡,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武进人。光绪十五年()进士,会试后任馆阁职,授翰林院编修。因论及朝廷之事被撤职遣归,旋即回到吴中,与常熟翁同龢、钱塘汪鸣銮等为师友,以诗文、书画、藏书为业。与文廷式、江标年相若,才相伯仲,皆有声词馆。著有《归牧集》。
陆恢(—),清末民初著名画家。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号狷叟,一字狷盫,自号破佛盫主人,原籍江苏吴江,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庞元济,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南浔人。被誉为“全世界最富盛名”的中国书画收藏大家。
陶昌善(年-?)字俊人,浙江嘉兴人。陶昌善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科,民国元年(年)3月,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农政司司长,中华民国官员。
二、
第二个时期是,明末清初(明万历至清顺治),这段时期是紫砂工艺发展的成熟完备期,这段时期的作品大气恢弘、古雅肃穆,承袭明代艺术的典雅之风,极具简约之美。从我们本次拍卖中的几件重点拍品明末无款魁方、陈用卿、郑荆玉四方壶中可窥一斑。
Lot
明末·紫泥魁方壶
15.5X14.2CM
估价:,-1,,
1.《宜兴茶壶精品录》P11,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华民国七十八年十二月
2.《紫泥》P49,奇园国际艺术中心,.10
展览传承: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展览原件,
参考:
1.《TheStonewaresOfYixing》P56,香港市政局出版,
2.《鸿禧美术馆》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中华民国七十九年十月
魁方是明代晚期的流行作品,所见传器亦以此时期的为多。不同的是,魁方壶大多形制较大,以中大品较为多见,中小品较罕见。此壶形制应是所见传器中最小的一只,高度11.5cm。是台湾著名文物收藏家王度先生的旧藏,被收录在王度先生的藏品集《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册》之中。年,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明清宜兴壶艺精品展》中首次展出。
对比同一时期此款壶式的几件精品佳作,均不逊色于任何名家精品。台湾鸿禧美术馆馆藏的四方开光壶,形制大小均于此壶大致相近,然从工艺的细致程度上看仍稍逊色于此作。再有《宜兴陶艺》收录的时大彬开光方壶和《中国紫砂珍赏》时大彬三友居魁方壶,虽是时大彬的代表方器,相较之下仍可与之媲美。
Lot
明末·陈用卿制莲子壶
13X18.8CM
估价:1,,-1,,
款识:云满山中高士卧清白轩藏
篆刻:清寒斋珍藏雀舌未经三月雨,朝花先占一枝春。
展览传承:两个日本藏家旧藏(清白轩、清寒斋旧藏)
陈善行(-),字用卿,据《陈氏宗谱(川埠)》载,其为陈鸣远祖父陈克宏之堂弟,为陈氏九世。明天启、崇祯年间宜兴制壶高手。所作尚工致,款字有钟繇帖意,落墨拙,落刀工。所制有莲子、圆珠和汤婆诸式。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清代吴梅鼎《阳羡茗壶赋》、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均有记载。
此壶早年流落日本,为日本藏家悉心收藏,时至今日仍以精致之日本木盒收纳保存。在木盒之上可见清白轩及清寒斋两个斋号,并有题签“云满山中高士卧”,其中清白轩题签之上又压印花形家徽,应为日本望族旧藏之佐证。
Lot
明末·郑荆玉·荆玉四方壶
LateMingDynasty·ZhengJingyu·ASQUARETEAPOTANDCOVER
尺寸:7.7*11.3CM
估价:,-,
款识:底款:荆溪郑荆玉制
参考:《朱泥宝记》P36,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年8月1日
三、
第三个时期便是盛清,康-乾隆鼎盛时期。这段时期是紫砂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这段时间紫砂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其中代表性的有,宫廷紫砂艺术的繁荣与盛行,朱泥壶从国内走向全世界,另外就是紫砂杂件的崛起与发展。当然这段时期也涌现许多星光熠熠的紫砂大家,其中陈鸣远家族更是撑起了盛清时期的紫砂半壁江山。
Lot
清康熙·鸣谦·“文水珍藏”款陈贞制灵芝杯
款识:陈贞、鸣谦
篆刻:文水珍藏
L:10.5CM,H:5CM
估价:,-1,
展览传承:好善簃旧藏
陈贞吉,字鸣谦,为清代康熙花器大师陈鸣远之堂弟。据清初宜兴曹亮武《南耕词》卷五《浣溪沙·溪山记游十首》中有“谁琢青瓷如琢玉,陈家兄弟尽名家”之句,并附自注说:“游芙蓉后泊舟川埠,三日始归,陈觐候、子贻、鸣远、鸣谦皆一时瓷壶名手”。
Lot
清·“梅汝川”石榴洗
尺寸:3*9.3CM
篆刻:梅汝川
1.《砂器墨拓》民国黄怀觉手拓
2.《砂器墨拓》P15,岭南美术出版社,.3
参考:《初梨藏砂》P38,文物出版社
出版物照片
此款“梅汝川款石榴洗“是《砂器墨拓》的原件,《砂器墨拓》为民国时期拓本,黄怀觉手拓,后由唐云题签。梅汝川的资料,目前并无史料可考,仅三峡博物馆藏有一件“梅汝川款吕纯阳醉酒水盂”,为新华社第一任社长李初梨捐赠、盂底阴刻双行行楷款识“弘光元年梅汝川”。弘光为南明福王年号,即-年,可见梅汝川乃明末紫砂名工。
Lot
清初·“孝文”款段泥洒红陶洗
4.8X13.6CM
款识:孝文
参考:吉美博物馆
Lot
清·陈鸣远·鹤邨款紫砂桃核形摆件
L:10.5CM(连座)
款识:鹤邨
参考:《陈鸣远研究》,P89,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陈鸣远,陈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
Lot
清乾隆·陈觐侯·陈觐候莲瓣纹朱泥大盘
款识:陈觐候制
展览传承:梁溪陈克立旧藏
参考:《阳羡砂器精品图录》
H:4L:22.4CM
陈觐侯(-),荆溪人,所制古器极精雅,其传世器物中壶少而古器多。史载,陈觐侯作品曾被作为贡品为清廷御用。
Lot
清初·汤天如·莲瓣纹朱泥碗
H:5.3CML:12.4CM
估价:80,-,
款识:底款:汤天如制
出版著录:《茶熟香温》P60,古吴轩出版社
参考:《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P,紫禁城出版社,7.4
汤天如为清雍正、乾隆时期紫砂名家。据川埠陈氏宗谱(陈鸣远家族谱系)卷二记载:“陈氏八氏,陈时中,字挺生,万历丁酉九月初七日生,卒缺。四子:潔、珴、涤、濂。珴,时中公三子,字奉璋,顺治乙酉五月初九日生,康熙壬申二月廿九日卒。子一、帝锡;女四,其四适赵庄汤天如子。帝锡:珴公子,字琳奎,康熙丁卯十一月初七日生雍正庚戌十一月廿一日卒葬沙山配赵庄汤天如女,康熙戌辰十二月十七日生,卒葬失考。”
Lot
清康熙逸梨式壶
5.5x9CM
篆刻:山疑画里看、逸公
Lot
清乾隆·朱泥君徳壶
11*x3.3CM
款识:把印:菊轩
篆刻:十联诗在御屏风,君徳
展览传承:翦凇阁
Lot
清早期·玉珍斋·朱泥梨式壶
款识:底款:玉珍斋
6.3x11.7CM
Lot
清·许伯俊·伯俊款四方潘壶
款识:伯俊、潘
尺寸:5x8.5CM
Lot
清早期·邵柏原·朱泥梨式壶
5.9x11CM
篆刻:松下清斋,柏原
Lot
清康熙·邵天其·荆溪天其款外销朱泥小壶
11x13.3CM
款识:底款:荆溪天其
Lot
清康熙·朱泥贴花六方小壶
款识:无款
出版著录:《印象中国》P19,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展览传承:国家博物馆展览原件
参考:《荆溪朱泥》P39,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年10月10日
四、
第四时期清中期晚期(乾隆晚期-同治),这段时期毫无疑问是文人壶的时代。在陈曼生、瞿子冶、玉成窑等等这些紫砂先贤们以及江浙文人的共同努力下,把紫砂文人壶推向了顶峰。
Lot
清道光·朱石梅·朱石梅为改琦制锡壶
篆刻:鬓丝风,紫笋香。呼渔童,过茶汤。辛巳长至石甫。
Lot
清道光·顺水·子冶铭砖文四方壶
H:3.1L:14.3CM
篆刻:引名山之气味,接贵客之藏珍子冶
款识:陈曼寿印、顺水
五、
第五个时期是晚清至民国,这是一个紫砂历史中平凡又不平凡的时代,说不平凡是因为这段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说平凡是因为这段时期的历史成就没有其他时期那么璀璨,但二三十年代上海仿古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媲美明清的仿古佳作。
Lot
民国·朱可心·线圆
8.4x19CM
款识:盖款:可心底款:朱可心
篆刻:江中
参考:《朱可心紫砂陶艺》P64,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3年7月
Lot
民国·王寅春·海棠壶
8.2x16CM
款识:底款:王寅春盖印:寅春
参考:《紫砂巨匠王寅春》P,上海三联书店
六、
最后一个时期是,建国后(合作社至当代),这段时期是紫砂繁荣的鼎盛时期,在前辈们的不断努力下,紫砂艺术日益繁荣昌盛,熠熠于世界陶瓷艺术之林。
Lot
当代·顾景舟·小虚扁
7.5x14.6CM
估价:2,,-3,,
款识:底款:顾景舟盖款:景舟
Lot
当代·何道洪·四季如意
款识:底款:道洪盖款:何、道洪
8.7x14.4CM
1.《壶锦》P48,锦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年5月
2.《上好紫砂器》P
3.《当代紫砂名陶录》P25,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
注:附作者本人证书
Lot
当代·周桂珍·长四方
8.6x17CM
估价:,-,
款识:底款:瓜饭楼、周桂珍,把款:桂珍,盖款:桂珍
篆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冯其庸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qh/1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