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四小龙之一,方器能人丨施小马
紫砂四小龙丨施小马
施小马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师
紫砂四小龙之一
中国紫砂名人
年生于江苏宜兴,其父为施福生(紫砂工艺厂建厂元老之一,制壶名艺人)。年进紫砂工艺厂,跟随陈福渊学习(七大老艺人之后的一代名师)。年、年两次进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设计专业进修。擅制方器,是一代方器高手,荣获中国紫砂名人称号。
80年代末台湾藏家将当时在紫砂圈叱咤风云的施小马、季益顺、陈国良和江建翔,并称为“当代亚洲紫砂陶艺四小龙”。
获奖经历
年《红与黑壶》获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创作评比一等奖
年《珏提壶》获江苏省陶瓷艺术创新展评一等奖
年《珏提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新品评比”一等奖
年《扬帆壶》获“全国陶瓷专业设计评比”二等奖
年《垒壶》获“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新品评比”二等奖
年《凌云壶》获“首届杭州西博会”银质奖
年荣获“中国紫砂名人”称号
年《垒壶》获“杭州西博会”银质奖
年《醉仙壶》被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收藏
施小马的方器正如其人:刚正不阿、棱角分明、不拖泥带水。
大师制壶极其敏锐,作品在传承宜兴紫砂壶历史底蕴之美的同时,又融入现代的线条设计感。多次在丹麦、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展出,并多次在国家级、省级陶瓷专业设计评比中荣获大奖。
可以说,在目前宜兴紫砂行业中,施小马是制壶界最具典型意义的实力派人物。
年,中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四枚“中国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中,紫砂壶名家顾景舟、周桂珍、潘持平、施小马等四人制作的四把紫砂壶跃然于上,当即引起海内外紫砂壶收藏爱好者的疯狂追捧。
当年施小马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熟练的技术脱颖而出,“复刻”出了清末制壶名家邵大亨的“八卦束壶”(又名“龙头一捆竹”),邮票背景画面以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先生文集》诗中的一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为底衬,使一把“龙头一捆竹”显得格外高贵典雅。在当时宜兴制壶高手林立之地,施小马的作品能登上国家发行的邮票实属后生可畏。
生长在陶艺世家里的施小马已是第三代传人。
其父是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人之一,乃紫砂“花货”派佼佼者施福生。常说,壶如其人。紫砂大师施小马的性子,和他的作品相似,低调内敛,却自有锋芒。施小马本人行事低调且从不张扬自己。他朴实无华,足不出户,离群索居,与当下各种大众“娱乐”更是无缘。正因此,使他能够保有足够的精力享受在如何做好一把壶的情趣之中。
施小马作品“玉律壶”
施小马作品“方韵”
大师一年也做不了几把壶,精力全然投入到一个“精”字上。要么不做,一做便是佳作。
相比现在的紫砂求“新”,施小马更喜欢在传统器型上下功夫。用他的话来说,紫砂的创新不能脱离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留下时代的痕迹,但须有“章法”。就好比明代家具,设计上非常简练,但使人越看越有味道,很舒服。同样一把好的紫砂壶有的在造型上并不抢眼,但能让人把玩无穷,越看越喜欢。”
施小马认为,壶艺的最高境界其实和明代家具一样:和谐即是大美。明代家具与做壶之章法同样如出一辙:内敛而不张扬,骨子里依然是虚静。而这,也是老师作品的魅力。
施小马作品“雀啼提梁壶”
施小马作品“丰收”
附上老师拍卖作品: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ms/1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