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文学人物志29
港城文学人物志(29)
——周维先
周维先,父籍宜兴,母籍绍兴。年6月10日生于江苏东台。5岁在苏州入学。先后进过建平小学、带城桥小学、实验小学、振声小学。年转学上海,插班于上海新寰中小学。后,毕业于苏州振声中小学。由于振声学费昂贵,不得不婉谢校方挽留,于年考入吴县县立中学,过了两年与风景如画的沧浪亭朝夕相对好时光。
年春,迫于经济拮据,跟随“支援东北”的大哥,在年迈的父亲带领下,迁徙东北,转入辽宁省本溪一中。年于本溪六中(现为本溪高中)通过毕业考试。乘火车到沈阳东北工学院高考,稀里糊涂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年,在《吉林日报》发表了散文处女作《在给妈妈读报的时候》。同年,东北师大校刊又刊登了小说处女作《九月的风》。,那个不平常的春天之后,侥幸地在最后一刻被拔出右派泥坑。但还是列入了“中右”名单,并受到留团察看处分。
年大学毕业。由于头上有一顶无形的“中右”帽子,被打发到偏僻荒凉的鄂尔多斯,到内蒙古伊克昭盟干部业余大学任教,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课程。年撤销处分后,调伊克昭盟师范学校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期间,于国庆10周年时,在《萌芽》发了散文头题。两篇以独贵龙运动为背景的小说《席尼喇嘛脱险记》、《我是席尼喇嘛》先后刊载于《草原》杂志。不久,《席尼喇嘛脱险记》被选进小学乡土教材。
两年后,伊克昭盟师专成立,便又成了大学老师,同时讲授《俄罗斯苏维埃文学》、《现代文学名著选讲》两门专业课。此后,因患慢性咽炎,长期失声,于年调入伊克昭盟文联任筹备委员。文化大革命中,被挂上“反动文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二月逆流急先锋”等8个头衔游街揪斗,隔离反省,最后送往“五七干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风雪沙暴中进行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
年9月调江苏连云港市文工团任编导组长。年调连云港市文教局任创作组副组长。此后,任连云港市文化局创作组组长、剧目工作室主任。年当选连云港市文联副主席。年调连云港市文联任驻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年当选为连云港市文联主席,并任党组书记。曾任江苏省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年,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年,经全省电视家协会会员票选,当选为首届江苏省十佳电视艺术家。年,荣获中国百佳老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连云港市文联30周年时,获终身成就奖。江苏省文联60周年时,获艺术贡献奖。
著有:歌剧《月亮花》,话剧《胡同里的月光》(又名《最后一杯苦酒》,电影文学剧本《当我们年轻的时光》、《长相知》、《神秘的松布尔》、《生命的秋天》、《夏之雨·冬之梦》、《雪豹,下落不明》、《早春一吻》、《鬼岛出没》,电视文学剧本《堂堂男子汉》、《你我头上一方天》、《魂牵鹿特丹》、《陈圆圆》、《百年梦幻》、《半个冒险家》、《梅园往事》、《小萝卜头》、《秘密大行动》、《鄂尔多斯婚礼》以及中国第一部残疾人题材长篇电视剧《花开有声》,散文集《昨日明眸》等。
歌剧《月亮花》曾改编成交响组曲、连环画。最早写中国近现代房地产题材的长篇连续剧《半个冒险家》在东方卫视黄金时间播出后,全国卫视复播多年。《小萝卜头》曾作为北京电视台国庆50周年献礼节目隆重推出,《花开有声》对大爱的呼唤,曾引起网上热议和广泛好评。至今,央视一直在复播,成为重要的保留剧目。
电影《早春一吻》作为当年度投资最低的电影,在评选中突破重围,出乎意料地斬获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全国五个一工程提名奖、第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优秀影片奖、第三届江苏省文学艺术奖。
而电视剧《小萝卜头》,先以二十多万观众选票,夺得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又在专家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第19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以及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连云港市文联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jq/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