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活着无大师,为何大师仍层出不穷
常常身边有的叫大师,我们有时就是叫着玩的,呵呵,为何“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也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议论由来已久,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大师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是让人敬仰的一个称呼,社会发展需要大师的贡献,一个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大师来引领和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学术界很少有人能称得上大师,很多著名学者、专家甚至把称自己为大师的行为认为是对大师一词的亵渎或者骂人。然而,在很多具体的领域,如工艺美术领域很多人以“大师”自居,诸多行业协会、不相关的机构纷纷出面评定大师,一时间大师满天飞。笔者认为,在这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加之学界对于“大师”内涵与外延并无太多的认识的情况下,应该讨论一下“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大师”。——姜坤鹏
何为大师?怎么才能称之为大师?他们要么继往开来,要么开宗立派,是所在领域的代表人物,为所在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第一条界说是:“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
回眸上个世纪,幸运的是,我们还能眺见大师的风范和背影,其谠言淑行余绪未坠。我们隔空打量这些文化巨擘(章太炎、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鲁迅、陈独秀、陈寅恪、梅贻琦、梁漱溟、傅斯年、冯友兰、钱穆、赵元任),将会明白许多,清醒许多,也可振作许多。
另外,大师的来源为,梵文Sastr,大师范、大导师之意。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三界之大师」。在中国,起初称有高德之出家人为大师。但以后,「大师」两字只专用于追赠死去的高僧的谥号了。例如天台宗的创立人智顗被追赠为智者大师,慧思为南岳大师,吉藏为嘉祥大师等。但目前(一九九二年),在台湾,有一位尚活着的星云和尚被人称为「星云大师」。在现今中国佛教僧伽中,除星云法师一人外,似尚未有其它任何高僧被称为「大师」的,即便连在佛教界资格最老的(?)印顺和尚,大家也只称他为印顺长老而已(不称大师)。
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在宜兴举行
雕刻大师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不管在文艺还是其它行业也一样。
思想者罗丹创作雕像
现在的大师何其多,不是吹,就是捧。真正的大师,是后人的难忘,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其实,大师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高度,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长期修炼的结果,站在业界的云端一览众山,这个称谓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历程。
大师这地位难当,决不能随便担当。扪心自问,你还敢称“大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hj/1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