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乱到大一统,中国稀土产业的王者之路

年,上海西郊5号的一间餐厅里,蒋鑫和他的朋友们吃了一顿40万的饭,随后并将账单发到微博上,不过后来他自己也没有想到,随手一发的账单开始在网络上走红。“别人一桌菜,是普通人10年的奋斗”,40万天价账单的背后,人们好奇的是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如此的豪气。

本着对人家祖宗三代的关心,在广大网友的努力挖掘下,也让大家知道了蒋鑫是何方神圣。蒋鑫原是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稀土控股老板蒋泉龙的儿子,家族财富近百亿,所以我们也就一点不奇怪能够如此挥霍了,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富二代吃了一顿我们普通人吃不起的饭而已。

任何事情总是有一个但是,这顿40万的饭也从侧面折射出了中国稀土产业的那些草莽往事。

01

年是一个神奇年份,此时的王石正在深圳创业,刚成立的万科还没有开始做房地产,只是一间倒腾饲料的小公司,柳传志在这一年成为联想的副总经理,张瑞敏在一年接手了即将破产的海尔集团……哪一年的中国经济春潮涌动,此后,这一批人为中国打下了一批优秀的企业。

也正是在这一年,32岁的蒋泉龙带着攢下的块本金,回到老家宜兴,和妻子钱元英一起创办了一家集体企业“宜兴镁质耐火材料厂”。和那一辈的许多企业家一样,凭着一股闯劲和胆量,蒋泉龙就此发家,从搬砖小伙一跃成为有头有脸的厂长。

当然,如果蒋泉龙就此止步,可能故事也就结束了,蒋公子40万的一顿饭也就吃不上了。年,蒋泉龙偶然经常出差的蒋泉龙看到内蒙的稀土冶炼正在兴起,对于那一代企业家而言,他们往往总是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嗅觉。中国稀土的前身宜兴稀土冶炼厂就此成立,而哪一年正好赶上了稀土发展的第一个上升周期,稀土产品价格高涨,赶上好时机的蒋泉龙赚得盆满钵满。

蒋泉龙切入稀土行业,首先得感谢一个人,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教授,早在年,徐教授已经研发了出了稀土的分离技术,另一方面简化了稀土的生产工艺,稀土的分离和冶炼成本大幅降低。

在上海的一个稀土分离厂里,一排排看似貌不惊人的萃取箱像流水线一样链接起来,一边倒入原料,一边就能够流出高纯度的稀土元素。中国稀土也正是靠着徐教授的“串级萃取”技术,迅速将一家简陋的稀土分离厂,发展为稀土开采冶炼集团。

02

市场化改革的春风吹过中国大地,大量中小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和中国稀土一样,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有水快流”的行动指南下,大量的民营企业涌入稀土产业,加上各种小作坊,这些企业数都数不清。

90年代是中国稀土产能的快速上升期,产量也从80年代初期的20吨增长至万顿,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稀土产量达到惊人的12万顿,不仅超越美国,还成为绝对的市场供应国,此时已经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

在稀土产能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中国稀土顺势走向资本市场,在年成功登陆港交所,此时的中国稀土玩起了资本的游戏,到了年,蒋泉龙以11.4亿元的个人资产,在福布斯富豪榜中排名第39位,这也是蒋泉龙和钱元英的高光时刻。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产量的大幅扩张,供给与需求的天平走向失衡,国际稀土价格快速暴跌,只剩下80年代的四分之一,稀土当猪肉卖。

而此时的稀土也陷入一个怪圈,价格越跌,大家反而加大马力,使劲增产,完美演绎了什么叫“中国式竞争”,互相杀价成为市场常态,最终的结果是赚钱越来越难,行业普遍陷入亏损的局面,中国稀土的股价也开始了暴跌之旅,沦为仙股(股价跌破1港元)。

讽刺的是,作为一种战略性稀有资源中国却并没有加强管制,几乎是敞开国门,中国的这些稀土企业们不计成本地想世界供应战略性资源。在中国廉价的稀土也让美国的稀土产业彻底崩塌,原本世界第一稀土的主产国关停了全部工厂,不再自行生产。

03

中国稀土的大量出口,以及极低的市场价格,极大的便利了美国和日本开发高技术稀土材料及相关产品,也帮助这些国家完成了所谓的“战略储备”,从90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实行限制或者停止了开发本国的稀土矿政策,转而向中国进口作为战略储配,美日储备的稀土足够美国使用20年,甚至还有媒体称可以使用40年。

我们无法用现在的眼光和角度去批判哪个时候的产业,但是,毫无疑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稀土产业政策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稀土的统一规划形同虚设,彼时的中国有将近家的稀土生产企业,对企业几乎是放开生产,敞开供应的产业政策造成了稀土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直到5年,也是在中国的稀土之父徐光宪的主导下,两次上书,呼吁保护我国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宝贵的稀土和钍资源,避免包头市和黄河受放射性污染。很快,得到高层的批复,国家开始加大了对稀土产业调控,26年,停止发放了稀土矿开采许可证,同时也加大了对加工和出口的调控,此后稀土产量开始下降,国际稀土价格开始回升。

世界最大稀土矿区-中国白云鄂博稀土矿

跟随稀土价格的回暖,中国稀土的股价开始飙升,不过随着08金融危机的到来,稀土价格也受到了一定冲击,价格开始回落。金融危机后,国家也接连出台调控措施,中国的稀土产业逐渐迎来有序发展。

自年国家在《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以来,不断强化产量/出口控制,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和环保标准、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年以前,稀土的采矿权证曾经达到张,此后,稀土矿山的数量被整合削减至67个。到了年,我国稀土行业在国家的主导下,形成了以六大稀土企业集团(北方稀土、南方稀土、中铝公司、广东稀土、五矿稀土和厦门钨业)为主导的行业竞争态势,我国23家稀土开采企业中22家被整合,59家冶炼分离企业中54家被整合,从此全面扭转了我国稀土行业往日“多、散、小”的局面。

04

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强监管,形成了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的游戏规则,在这个规则之下,没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指标超指标生产。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六大稀土集团控制的稀土供应等同于垄断了全国甚至全球的稀土供应,最大的好处就是价格“我”说了算。

7月4日,#土耳其发现大量稀土资源#的话题冲上热搜,博人眼球的是,土耳其号称稀土资源可用千年,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有稀土,但却不一定能够提炼,年,全球家公司正在开发约个稀土项目。截至年4月,这些项目中仅有两个进入全面生产阶段。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我国拥有从稀土采选到功能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就连美国,也需要将稀土矿运到中国,然后才能进行冶炼分离。可以预见,将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仍然把控着全球的稀土冶炼环节。

05

近20多年的野蛮生长,中国的稀土行业完成了自身的转变。同样的,中国稀土这样的民营冶炼分离企业也完成了自身的使命。在中国稀土产业链从无序走向有序的10年里,也是中国稀土股价走熊的十年,市值蒸发近百亿。

这十年里,蒋泉龙和蒋鑫也没闲着,蒋泉龙成为了赌场的常客,结果因为欠下1亿多赌债被被吿上法院,从“稀土大王”摇身一变成为“豪赌老赖”,作为富二代的蒋鑫则玩起了豪车,鲜少路面的他,这次则因为天价菜单被网友们扒了个底朝天。

蒋泉龙的命运也是中国普遍民营企业家的宿命,过往的成功,曾经说过无数次豪言壮语的他们没有意识,也不愿去思考,未来的结局和潜在的风险。

三十年,没有人可以摆脱经济周期的魔咒。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fc/14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