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历代紫砂精品长啥样来成都永陵看
封面新闻记者曾洁
宜兴古称“荆邑”,是我国著名的陶都,从新石器时代的骆驼墩遗址出土陶器算来,宜兴窑的窑火已经延烧了年。在明清时期,更是创烧出了紫砂壶这种独树一帜的陶艺品种,成为宜兴的一张名片。
紫砂器是美器,是美好生活的象征,美妙、神秘而雅逸。其美妙在于它简洁唯美的造型,质朴黯淡的气韵,玉润珠圆的质感;其神秘在于它的起源、历史、制作工艺和时代特质等,皆有悬疑及可探析之处;其雅韵在于它特有的文人参与的创作传统,使紫砂器特别是紫砂壶向静巧典雅含蓄内秀的艺术方向发展,别具文人的文化内涵和雅趣逸韵。
6月1日,由宜兴市博物馆与成都永陵博物馆联合推出的《荆邑之光——宜兴历代紫砂精品展》在成都永陵博物馆开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展出了展品92件(套),器类包括罐、壶、盆、觚、碗、杯、盘、炉等。
宜兴古称荆溪、荆邑、阳羡,地处江苏省西南端,苏、浙、皖三省交汇处,东濒太湖,境内山岭重叠,河道纵横,山水相依,景色迷人,自古以来是中国产茶名地之一。在这处钟灵毓秀之下,也毫不意外地孕育出了与茶息息相关的艺术品——紫砂壶。
明代中期(16世纪初),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茶文化的发展,紫砂陶在茶具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紫砂壶应运而生。紫砂壶因其精工细作,技艺兼容,品质超乎寻常的严谨和精致,风格典雅秀逸,古意盎然,同时又发挥了紫砂陶的质地和色彩,与文人的格调不谋而合。明清文人对紫砂壶极尽赞美之词,形容它“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土,潇洒如少年,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土,脱尘如衲子。”文人雅士对紫砂壶的品评不言而喻地提高了社会对紫砂的认识,以至于当时泡茶以壶形用具为上,壶又以阳羡(宜兴)为精,银制壶、锡制壶及其他地方所产瓷制茶壶,都不及宜兴紫砂壶受欢迎。
从明代晚期开始,烧制紫砂壶的龙窑窑群遍布宜兴蜀山南麓,一时有“千窑万埴列门户,堆器不尽十马驮”的盛况。
宜兴紫砂陶泥料材质独特、成型工艺独特、文化表达独特,既是实用品,又是工艺品,是用与赏的结合。紫砂陶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发展史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一种传承。
当天下午,还有《“古色古香·坐望佳茗”——点茶文化分享会》永陵沙龙特别活动,邀请观众参与其中。展览将持续展出到年9月1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zx/1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