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壶而知雅宜兴紫砂壶深度游学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史上不乏文人墨客留下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这句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堪称千古绝唱。
4月22日,楚天茶道联合龙潭茶馆举办的宜兴紫砂壶深度游学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1
参观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设立的陶瓷陈列室发展而来,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以紫砂为主题的陶瓷博物馆。学员们首站奔此而来,参观这座紫砂艺术殿堂。
△学员们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前合影
△专业老师为学员们做紫砂讲解
全馆分设了古陶,名人名作、紫砂、精陶、美彩陶、均陶、青瓷、工业卫生陶及世界陶瓷、国内陶瓷等十六个展厅。在古陶馆,分时期以资料为主陈列了本市区域内出土的汉代印文硬陶,两晋青瓷、宋代紫砂、明清堆花等古代陶瓷珍品,展现了制陶先民的聪明才智。
△馆内陈列的陶瓷
△参观名人名作馆——顾景舟艺术馆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灿烂的物质文明史,而宜兴陶瓷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七千多年的制陶史是辉煌的陶文化发展史。
游览蜀山古南街玩壶不知古南街阅尽紫砂也枉然蜀山南街长约千米,是目前保存完好的明清老街。长米,宽仅三、四米,街边建筑均为砖木结构一、二层楼。该街文化积淀深厚,紫砂陶艺界众多泰斗级人物都曾出生或宅居于此。
△蜀山古南街介绍
△老街一角
幽长的老街以它固有的姿态和文化优势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漫步在天紫石铺就的老街上,给人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质朴的悠然与淡泊。
△曾经的水运起点:蠡河蜀山古南街,一条使紫砂文化走向巅峰的老街。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葆自然的本真,在极端落寞的美丽中给陶都保留了一份充满吴地文化的底蕴和骄傲。
△游览蜀山古南街
2
参观古龙窑,游览黄龙山前墅古龙窑,距今已有年左右的历史,至今仍在使用,堪称奇迹。
△参观宜兴前墅古龙窑址
△参观宜兴前墅古龙窑址
宜兴黄龙山可谓是紫砂之源,昔日的矿井宕口依在,过去的神秘和荣耀还在坊间传颂。宜兴紫砂因它而闻名,黄龙山又因紫砂而受人推崇。紫砂人已经将冀希与梦想融入黄龙山,去造就属于陶都宜兴的东方神话。
△已封存的黄龙山紫砂原矿矿址
参观东坡书院苏东坡与宜兴渊源颇深。宜兴东坡书院始建于宋代,苏轼多次来宜兴观赏溪山名胜。在漫游独山时,他看到此山独立画溪之东,山势似四川眉山,顿生思乡之情,由衷叹曰:“此山似蜀”,后人遂将独山易名蜀山。
△东坡书院合影
△苏轼设计的东坡提梁壶
参观范家壶庄博物馆,对话紫砂大师范伟群范家制陶,历史久远。前人范蠡,世人奉为陶祖。
范家世代以制陶乐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至今朝。
走进范家壶庄,与紫砂大师、名家、传承人面对面,相互探讨、交流、学习的学习过程。
△范大生纪念馆
△庄内参观学习
△紫砂大师范伟群
△与范伟群大师对话
3
体验紫砂壶的制作流程,定制一把自己的紫砂壶都说”人养壶三年,壶养人一生“,相信对于大多数茶人而言,能拥有一把独一无二的紫砂壶,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这一站,学员们再次来到范家壶庄,体验紫砂壶的制作流程。
△范秀红老师亲自授课
△学员自己动手~
△名师指导,学员手下泥料初见壶形
△与范伟群大师合影
听周余华老师讲紫砂,参观吴淑英大师工作室宜兴市陶瓷实训基地专家周余华老师为学员精心讲解紫砂严格的职称考核体系,并通过五把倒把西施壶详细讲解紫砂壶的鉴赏艺术。
△听周余华老师深度讲解紫砂壶知识
△走进吴淑英大师工作室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吴淑英讲解紫砂艺术
相聚有缘,终有一别△楚天茶道安雅老师、舒松老师为学员颁发结业证
茶为饮,壶为伴。百闻不如一见,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相信还有紫砂知识有待后期逐步体悟,逐步领会。游学之旅结束了,习茶之路还在继续。愿我们在习茶的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开心。
——楚天茶道舒松老师结语
楚天茶道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学员们,感谢你们的支持与信任。
楚天茶道感谢范家壶庄、龙潭茶馆、龙德堂、宜兴市陶瓷实训基地、吴淑英大师工作室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茶山是最美的风景,茶山也是最好的课堂。
楚天茶道,中国领先的文化茶旅专业机构。
更多精彩游学访茶之旅,敬请期待!
(点击下面图片,了解年更多茶旅详情)
点击阅读:借道东瀛梦回唐宋
楚天茶道第二期日本·人文茶道之旅开始报名啦~
点击阅读:武夷山游学访茶之旅7月1日启航,报名从速~
文:李文皓
图:诸学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zx/1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