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抗疫,军功章铭记着他们的功绩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xxzywj.com/m/打针、发药、输液、做心肺复苏、抢救垂危患者……是他们日常工作的缩影,三班倒是他们生活的常态。病房内,他们是给病患送去温暖和关怀的“提灯女神”;疫情来临时,他们是冲锋陷阵、直面生死的无畏战士。他们的名字叫“护士”。3年抗疫成绩显著,“军功章”记牢他们的功绩。第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采写了几位护士代表,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平凡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日常护理工作平凡而又繁琐,但很多人始终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温暖着每一位患者。刚刚公布的“江苏省优秀临床一线护士”名单中,医院护士孙芹榜上有名。从医10年,她始终牢记身为一名护理人员的使命和担当,一丝不苟、锤炼技能。在年“9·28”宜兴特大交通事故中,她作为骨医院,并出色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任务。当需要紧急驰援武汉的消息传来后,她又不顾自己患病刚刚痊愈、身体虚弱的风险,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并于大年初一当天作为江苏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踏上前往武汉的专列。辗转40多个小时后,孙芹与同伴们深夜到达武汉,对口支援武汉医院27病区。孙芹第一次进入病区熟悉环境时,细心严谨的她就意识到,病房在感染控制及工作流程方面有许多隐患和不足,没有新冠相关感控制度、没有消杀流程、区域布局不合理,这些都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下班后她手绘了一份病区平面图向院感科求助,同时向所在医疗队汇报情况,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完善了病区“三区两通道”的设置,避免交叉感染发生,为医护人员“零感染”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异常繁忙且物资紧张时,为了节省时间和防护服,她上班前两个小时就不吃不喝,并穿上尿不湿以防万一。瘦弱的她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双层口罩和三层手套在病区里一走就是两万步。病人呼叫铃一响,她就一路小跑到病人身边,加药、穿刺、上心电监护、高流量氧疗、换补液、做治疗……在护理的同时,孙芹还尽己所能给患者提供心灵上的关怀。一对武汉老夫妻感染病毒入院后,子女都被隔离,情绪比较低落。孙芹每次都会在忙完工作后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聊天,安抚鼓励他们,并带去生活必需品。在了解到老先生因为病情重,卧床不方便吃饭又不愿意麻烦别人时,她每天主动抽出时间给他喂饭,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老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所在的病区老年患者多,许多人听不懂普通话,她耐心与他们交流,配合手势等肢体语言,为他们增加康复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从天寒地冻,到春暖花开,53天的时间,无论是常规输液治疗、高流量吸氧、雾化吸入,还是动静脉穿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等,她都冲锋陷阵,没有丝毫犹豫,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默默守护、忠实担当,始终在战“疫”最前线。ICU里的生命“守护神”重症医学科,是生命的希望之地。如果说每一次抢救都是一场生命之战,重症护理人就是重症患者的“守护神”。医院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李晓青就是一位ICU里的“守护神”。“老爷子昨晚睡得香不香?今天看起来气色不错!”“您表现挺棒的,好好配合治疗,早日出院回家与亲人团聚。”昨天一大早,李晓青就出现在ICU病房里,挨个巡察患者。这里住着的都是危重病人,虽然多数人身上插着管子、戴着呼吸机,但护士长的问候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安慰。这是李晓青的日常工作之一。ICU里仪器设备多,且入住的都是病种复杂的危重、疑难病人,要求护理人员必须24小时守在病人身边,运用敏锐的观察力、极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来应对瞬息万变的病情。“面对这一情况,我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不断组织护理查房、专题培训、情景模拟、案例演练,学会观察病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我17岁参加工作,一进院就被分到重症医学科。24年来,我经受了考验与挑战,也收获了成长和感动,从青涩的不知所措,走向沉稳的独当一面。”李晓青告诉记者,普通科室收治病种专科性强,相对单一。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病人,除传染病之外,还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科室的病种。所以,对护理水平和专业知识的要求都非常高,在体力、体能方面也有严格要求。“这里的病人,可以说每天都在鬼门关前徘徊,我们竭尽全力抢救他们,与此同时,他们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念比黄金还要重要。”李晓青说,重症医学科病人不仅病情危重、病种复杂,他们的心理状态也需要重点
上一篇文章: 顾樱英老师简介新生代员工管理沟通专家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xw/1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