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校的孤独,马尔克斯的孤独ldquo

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加布里埃·加西亚·马尔克斯

年4月17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加布里埃·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逝世7周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年3月6日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雷那省阿拉卡塔卡,毕业于波哥大大学,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

马尔克斯28岁时,对军舰卡尔达斯号驱逐舰上的八名水兵在加勒比海落水事件进行了现场采访和详实报道,引起了热烈反响,后来因驱逐舰上查出了走私品,他被派往欧洲。翌年,报社遭查封,他失去了生活来源。就像他敬仰的海明威一样,在巴黎漫无目的地飘荡!

夜光下,浪漫的巴黎笼罩着孤独的气氤,他似乎“看到”一位上校,便想到了童年时期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时光。曾经参加过千日战争的外祖父会在每周的固定一天带着他去码头找邮差领镇府承诺的补贴金。

外祖父尼古拉斯·里卡多·马尔克斯·梅希亚上校,是他小说的核心人物之一,经历十分丰富,曾经跟着哥伦比亚史上的传奇人物拉斐尔·乌里韦·乌里韦进行革命。代表自由党的乌里韦·乌里韦,参加过哥伦比亚的三次内战,是一名反保守党斗士,他也曾在狱中翻译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的书。—年,哥伦比亚爆发了“千日战争”,乌里韦·乌里韦率自由党军队与保守党血战,一千多日后,双方签订《尼兰迪亚协议》,外公那时就在现场。退役后,政府承诺会给他们一笔补贴,很多战友在漫长的等待中老死,病死,但是上校依然坚信,政府会兑现诺言。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这本书描述了一位老上校和他妻子日复一日地等待退伍军人补贴金的故事,然而15年过去了,他们一直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晚年丧子的他们,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每时每刻都为生计发愁。

上校内心也十分矛盾与孤独,他深爱妻子,无比想念儿子。对妻子,他会把咖啡罐里仅剩的一点带着铁锈的咖啡末刮进锅里煮给患有严重哮喘病的妻子喝,还谎称自己喝过。老两口拌嘴有时幽默有时严肃,上校会笑着说,套着他旧鞋、腰里系油布围裙、头上蒙着打了结的破布的妻子像桂格燕麦上的小矮人。说毕,妻子便一把扯下头上的破布。对儿子,不论多少钱,上校都不愿把儿子留下的斗鸡卖掉。这些真实地反应了老年丧子的上校家徒四壁、穷困潦倒、孤独无助,把所有希望寄托于政府承诺的补贴金上的现状。

“死亡”与“孤独”对于马尔克斯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从始至终,都是马尔克斯小说永恒的主题。《百年孤独》《死亡三叹》《死亡联想曲》《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有人弄乱了玫瑰花》《超越爱情的永恒之死》《枯枝败叶》《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等著名篇章都给予了“死亡”与“孤独”主题绝妙的一笔。马尔克斯对生死界独特的观念,一部分来自阿拉卡塔卡的古老印第安文化,另一部分也来源于胡安·鲁尔福,但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他本人完全基于周遭现实而又超越现实本身的敏锐感知,尤其是在对于死亡的各式描绘上,文学史上难有人媲美。

“朋友们,我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马尔克斯与其说是一位因孤独而出名的作家,不如说他是一位因谴责孤独而出名的创作者。他努力地提醒人类,孤独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现实,是一种每一分钟都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这一现实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它每时每刻都决定着我们每天发生的不可胜数的死亡。”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以更细腻的手法触及到了“孤独”与“死亡”的主题。斗鸡前的三个月,上校夫妇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书的结尾是这样一幕:

“这只鸡不会输”

“可如果输了呢?”

“还有四十五天才轮到考虑这件事情呢”上校说。

妻子绝望了。

“那这些天我们吃什么?”她一把揪住上校的汗衫领子,使劲摇晃着。

“你说,吃什么?”

上校活了七十五岁——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积累起来的七十五岁——才到了这个关头。他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他说:“吃屎。”

结尾戛然而止,一向彬彬有礼的上校居然回答妻子“吃屎”,然而他依旧不会选择在45天内把儿子留下的唯一遗产——斗鸡出售,也不会放弃等待退伍金。

马尔克斯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记忆里的故乡阿拉卡塔卡非常特别——它既神奇又普通。与其说是一个地方,倒不如说是一种气氛,存在于每个角落,但又不完全存在于任何一个地方,这也成为他后来小说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在他的小说里,阿拉卡塔卡成了“马孔多”,从他的处女作《枯枝败叶》到《百年孤独》写的都是“马孔多”。

《百年孤独》满是自己家族的影子;《霍乱时期的爱情》写入了父母那段真假虚实的坎坷恋情;《枯枝败叶》来自于马孔多的记忆;《恶时辰》是对苏克雷匿名贴的反思;《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描述了朋友充满戏剧性的被害;唯一的一部自传《活着是为了讲述》,创作于年,虽然只写到30岁,但是毫不忌讳的将自己、父母、外祖父母的真实生活状态公之于众。“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这个非凡的现实中的所有人,无论诗人、乞丐、音乐家、战士,还是心术不正的人,都必须尽量地求助于想像。因为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可信而必须的常规财富。“无知会造成孤独,自私会造成孤独,竞争与比较同样会造成孤独,而贫穷更是一种孤独,是孤独中最刻骨铭心的一种——甚至可能使一个落后的民族沉沦或枯萎。”孤独是文明真正的敌人,不管它是来自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曾当过记者的马尔克斯在《巴黎评论》访谈中被问到:”新闻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马尔克斯回答:“我想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创作对我从事新闻工作有帮助,因为它赋予它文学的价值;新闻工作帮助我创作,因为它让我与现实保持密切的联系”。

写作或许是马尔克斯对新闻热爱的另一种延续,现实!魔幻!

“屎”自带轻视、愤怒、自嘲之意,《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上校中的最后一句话——“吃屎”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吃屎”更是上校态度改变的转折点,似乎到了最后,他看清楚了,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表达了一些愤恨,或许会有新的不一样的收获。开放式的结尾激发我们无限的思考。有人说马尔克斯是“吃屎”文化的鼻祖,似乎在那以后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屎”文化。年版的《喜剧之王》里,吴孟达扮演的剧务嘲弄跑龙套的尹天仇:“屎,你是一督屎,命比蚁便宜”;青春片《六楼后座》讲述的故事也和屎有关,几个年轻人以一年为期许下一个愿望,谁没有实现谁就要吃屎……;王家卫导演的《旺角卡门》里张学友那句“食屎啦你”,如今也已经成为最风靡朋友圈的短句之一。

今天是马尔克斯逝世七周年的纪念日,不知天堂里的老马是否仍在细细品咂孤独的滋味,而我们,远在中国的众多老马拥趸,只能通过反复拜读其大作才能体会其孤独了一一这永恒的孤独啊,何止长于百年!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xw/121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