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宋元紫砂壶探秘
年,在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明代嘉靖十二年(年)司礼太监吴经墓中,曾经出土了一把紫砂提梁壶,根据墓志考证发现,这是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明嘉靖早期紫砂壶。
起先,它的出现并没有引起考古队员的重视。因为,它光素无纹,又没有釉,只能算一个烧水的陶器。
直到有一天,紫砂壶艺术在国内如日中天,各路大师的紫砂壶摇身一变,成了众星捧月的艺术品,手艺人成了艺术家。
他们的紫砂壶麻鹊变凤凰,身价倍增,不再是普通大众的日用品,成了富贾们的赏玩,甚至许多大师的惊艳之作成了博物馆的收藏。
吴经墓紫砂提梁壶人们开始追根溯源,最早紫砂壶在哪里啊?于是,这把被丢在旮旯里的紫砂壶被找了出来。本来,现在人看这把壶没有多少的艺术性,但它的珍贵之处是它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紫砂壶。这把紫砂壶体积大,砂质较粗,壶身各段因没有专门匣钵造成颜色不匀,有的地方发黑,有的地方发黄,有的地方还有飞釉点,说明它是和其它缸体一窑烧造。
但它仍旧是一把绝世好壶。因为,它被认为你紫砂壶的鼻祖!
紫砂壶的艺术在此不再赘述,现在某位大师的紫砂壶作品被拍到九千万就证明了它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或者说经济价值。
顾景舟紫砂壶我们知道,古代官窑瓷器拍场上价格屡创新高,除了它们高贵的皇家身份,高超的艺术性和稀缺性以及不可再生性。
紫砂壶价格屡创新高,远超一众高一白陶瓷价格,大有追赶顶级官窑的势头,理由是什么,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么,吴经墓提梁壶是最早的提梁壶吗?
从近年在宜兴老窑址的发掘情况来看,应该不是,只不过,窑址出的基本都是残片。
专家断定,宜兴紫砂最早源于唐宋,并在张渚发现紫砂韩瓶。
我们知道,吴经提梁紫砂壶是不挂釉的,而宋元时代宜兴窑许多紫砂器是挂釉的,可以推断,自明之后,宜兴窑工更注重紫砂的品质而非釉面。
即使如此,宋元挂釉紫器仍然不多,而紫砂壶更是少之又少。
幸运的的,笔者收藏到一把宋元时期的挂釉紫砂壶。
它造型小巧古朴,里外手工模压痕迹十分明显。
它的釉面宝光莹润,包浆醇厚,向人诉说着千百年苍桑的岁月。
无论从器型,包浆,釉面都不难看出,这是一件大开门的东西。
它古色古香,却相貌平平。也许,它只是当时老百姓的一个普通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用来盛酒,盛油,甚至是文人书房的一个小水盂。
最关键的,从它的露胎处,很明显是经过的紫砂质。
这可不寻常!
它是一把上釉的壶,又是紫砂质,经专家鉴定为宋元时期。
那么,这把紫砂壶有可能才是最早的紫砂壶!
也许,这把紫砂壶当时并不是用来泡茶的。因为,宋元时期人们的饮茶习惯与明清完全不同。
那时人们讲究用茶盏斗茶,并且需要一套细致工具来制作茶叶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相关资料。
但是它仍然是一把紫砂壶,不管它是不是用来泡茶的。
它反映出宜兴窑当年的一段历程,也是宜兴紫砂壶的最早历史。
因此,无论从它的文化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tw/1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