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携手江苏宜兴新建镇为新品种玉米造
我苏网讯8月15日上午,顶着滚滚热浪,江苏省宜兴市新建镇的亩玉米田迎来了首季丰收。在这片无锡市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地里,长着的正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团队自主培育的全新品种——“欣健”玉米。
新品种玉米以新建的谐音“欣健”命名,氨基酸含量较高,糖分、淀粉和粗脂肪占比恰到好处。尤其是水果玉米,各项数据都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10多个新品种覆盖水果玉米、鲜食玉米和籽粒玉米等多个种类。其中,水果玉米可以即采即吃,解决了产量与抗性难以兼备的难题,实现了玉米育种技术的新突破。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团队研究员陈艳萍介绍,玉米生长全周期跟踪指导由农科院专家团队负责,专家们此次也专程赶来检验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成色”。经过测算,种植基地的首季亩产达斤。水果玉米采摘一批就能销售一批,每亩销售近万元;可加工成畜牧业饲料的籽粒玉米也在销往全国的同时,作为蟹饲料助力当地1.8万亩的大闸蟹养殖。相较于种水稻,经济效益增加了10%左右。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里的水果玉米、鲜食玉米和籽粒玉米将“接力”丰收。
新建镇是宜兴的西北门户,早在年该镇便发起“特色村级集体农庄”建设,2年多来,大闸蟹、黄桃、芹菜等特色产业富农效果明显,唯独水稻种植一直不见起色。“新建相比周边乡镇地势较高,水资源相对匮乏。农田灌溉设施也不够完善,水稻种植产量一直偏低,老百姓的积极性不高。”新建镇副镇长袁浚为说,借着省农科院寻找玉米新品种试验基地的契机,双方一拍即合,定下“玉米大计”:在新建镇建立种植示范基地,采用生态种植方式,打造玉米高产量、高附加值潜力探索的“新建模式”。就这样,新建镇先后流转近亩土地,将北方玉米地的场景“切换”到了江南小镇,推进玉米品种创新与转化应用。
眼下,该镇正谋划着鲜食玉米观光采摘、玉米迷宫游玩、玉米深加工酿酒生产线等项目,一张现代农融合发展蓝图呼之欲出。
玉米是江苏省第三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为确保粮食安全,我省因地制宜调整玉米种植结构,不断研发新品种,加快推进“玉米+”种植模式,推进玉米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来源:宜兴市融媒体中心/朱琳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tw/1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