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此爱不朽

霍乱时期的爱情

-ElAmorEnLosTiemposDelColera-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年。

该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

该小说不仅表达了“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

01

内容简介

小说开始于乌尔比诺医生,他前来检查挚友杰勒米雅·德萨因特·阿莫乌尔的遗体。阿莫乌尔在60岁的时候自杀,为的是不再变老。回到自己的家中,医生发现自己心爱的宠物鹦鹉正停在一株芒果树的顶上,当他试图抓住它的时候,迎向了自己的死亡。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选择了这个时候向乌尔比诺的妻子费尔米娜·达萨表白了心迹,但是她被他的唐突,以及自己所感到的内心深处触发出的情感所吓退。当他们都年轻的时候,她和弗洛伦蒂诺互相交换了许多炽热的情书,并且曾经决定结婚。而再次见到他时,费尔米娜却“惊慌地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并对他说“忘了吧”。弗洛伦蒂诺则珍守着对她的渴望,并且决心为她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最终能够走到一起。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用放纵的生活来排遣分离的空虚,费尔米娜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成为了他忠实的伴侣。而医生本人也有着相似但比较简短的一段前事。

只有在乌尔比诺死后弗洛伦蒂诺才重新检视对费尔米娜的爱情,他慢慢地通过自己的文字消弭了两人之间的隔膜。在一次船上的旅行中,年迈的一对发现自己重坠爱河。费尔米娜担心这桩情事可能引起的丑闻,于是船长升起了一面向代表霍乱流行的黄旗,护送着这自我放逐但永远不分离的爱情。

ElAmorEnLosTiemposDelColera

02

人物介绍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

主人公,他在追求费尔米娜·达萨失败后,则陷入同众多女人频繁私通的性狂乱中,妄图用一切他能到手的女性来代替费尔米娜·达萨的位置,真可谓用爱情的名义来亵渎爱情。他在老态龙钟之时依然热烈追求费尔米娜·达萨并终于赢得她的爱情。应当说,既有出自衷心能真爱,也有出自补赏失败的执着,只有在费尔米娜·达萨真诚待他,爱他的感召下,他的爱才日益纯真起来,从而在垂暮之年品赏到了幸福爱情的甜蜜。

费尔米娜·达萨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恋人,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妻子。在作者的笔下,费尔米娜的爱情是深沉的、犹豫的。乌尔维诺医生死后,阿里萨断绝了同其他女人的来往,一心一意地爱费尔米娜,其热烈程度不亚于当年。费尔米娜却矛盾重重,犹豫不决,而对阿里萨的热切渴望,她一再用不冷不热的话回答他:“我别无他求,我已经七十二岁了。”“我不知道老见面有什么意思。”

胡维纳尔·乌尔比诺

医生,费尔米娜·达萨的丈夫。胡维纳尔·乌尔比诺说他娶费尔米娜·达萨是一次医疗错误的结果,并非完全是一句玩笑话,他们的关系从开始到结束,的确也很难让人领略到多少爱的成分。年轻时期,他向她提供物质享受。年老之后,她向他提供起居帮助,这便是他们五十一年的和谐婚姻的全部内容。

03

主题鉴赏

小说以阿里萨和费尔米娜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有评论家精辟地说:“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作家借此认真思考了情爱心理、性爱心理以及老年人心理。

小说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是加勒比海城市的世俗风貌——危及哥伦比亚的三大灾难:战争、霍乱、人为的破坏。时间跨度从19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人们如无垠的野草,产生了孤独感,不敢面对社会,也无力改变社会。这种社会孤独感的根源在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马尔克斯笔下的不幸爱情与死亡均源于生存意识的社会孤独感。社会孤独感与自我意识是相互依存的。自我意识弱化使得社会孤独感加重,自我意识强化使得社会孤独感瓦解。如果乌尔比诺医生的死亡的揭示的是失落的自我,那么阿里萨和费尔米娜的爱情则昭示着找回了的自我。社会孤独感反映了社会时代的心态变化,展示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刻隔阂。不仅如此,小说中人物的社会孤独感折射出人类心灵的痛苦。马尔克斯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社会孤独感透露的信息是:并非对社会绝望,对人生悲观,将人生看做是奔向死亡的过程,而是体现了对生命浓烈的爱。

03

艺术特色

对话简练

马尔克斯认为西班牙语的书面对话总是显得虚假做作,因而《霍乱时期的爱情》如同他的其他小说一样,对话极少。不过,在这本小说中,每个人物的的兴奋、焦虑、悲痛、忧惧皆裸呈于读者眼前。作家剥夺了他们的话语权,却赋予他们倾诉权。他们或窃窃私语、或长声哀叹,都直接诉之于我们的心灵。小说情节进展缓慢,让人想到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但人物的咏叹却消解了我们阅读时的寂寞感。

叙述

费尔米娜与阿里萨、费尔米娜与乌尔比诺的爱情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为此,作家将叙述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连贯性的概括叙述,一类是片断性的详细叙述。概述宏阔粗朗,但人物的情感起伏窈窕可见,作家的叙述基点不是事件而是情感;详叙绵密有致,情感的微妙处也被放大,其中矛盾毕显、诗意俱呈,尤其让人叹服的是那种稍纵即逝的人物心理也被作家以心灵的摄像机加以定格,作家的一双眼睛具有俯视功能、又具有显微功能,二者相反相成,使他得以潜入变幻多姿的人性深海,寻找爱情和幸福的真义,也使《霍乱时期的爱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霍乱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霍乱时期。在小说中,加西亚·马尔克斯赋予霍乱一种象征意味——爱情。因为霍乱能致人死命,也能让人懂得生之珍贵,激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对于小说的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来说,霍乱与爱情的作用相近。马尔克斯用令人恐惧的霍乱隐射爱情,似乎告知人们,爱情虽然很甜美,但它折磨起人来,会让人生不如死。但是,不经过这样的生死考验,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马尔克斯将自己对爱情的独特理解投射到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形象之中。

04

作品评价

如若没有在这条河上的航行,就没有爱情可言:这样航行的最好产物就是那些把我们破损不堪的灵魂归还给我们的作品,而这其中不可置疑地包括这部炫目且令人心碎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托马斯·品钦

这部多姿多彩、时间跨度为五十年的悲欢离合的巨著,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爱情的方式、表现、手段、痛苦、愉快、折磨和幸福。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大全。

——安东尼奥·卡瓦耶罗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马尔克斯发掘出一条新的道路,一条漫长的永恒爱情的通道。

——《快报》(法国)

05

作者介绍

加西亚·马尔克斯

GabrielGarcíaMárquez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小说家、电影编剧、新闻记者,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二十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父亲是邮电报务员,家境贫困,母亲出身世家。自幼在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思想激进,外祖母见多识广,善讲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对其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攻读法律。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曾任《观察家报》等报记者。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年《百年孤独》问世。年“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同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年1月宣布封笔。年4月17日下午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图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冯可心李涵琪

征稿

河南大学文学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qh/121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