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以器载道

因茶制宜

古往今来,大凡讲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韵味,崇尚意境高雅,强调“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因此,在历史上,有关因茶制宜选配茶具的记述是很多的。唐代陆羽通过对各地所产瓷器茶具的比较后认为:一旦茶汤倾入瓷茶具后,汤色就会因瓷色的不同而起变化。他从茶叶欣赏的角度,提出了“青则益茶”,认为以青瓷茶具为上品。

宋代饮茶的碗已改为盏,“盏色贵黑青”,认为黒釉茶盏才能反映出茶汤的色泽。明代认为茶盏“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清代以后,茶具品种增多,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一般说,饮用花茶,为有利于香气的保持,可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饮用大宗红茶和绿茶,注重茶的韵味,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饮用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饮用红碎茶与工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来泡茶,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饮用。如果是品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名茶,则用玻璃杯直接冲泡最为理想。

因地制宜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同,故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长江以北一带,大多喜爱选用有盖瓷杯冲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壶泡茶,而后将茶汤倾入茶盅杯饮用。在长江三角洲沪杭宁和华北京津等地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爱好品细嫩名优茶,既要闻其香,啜其味,还要观其色,赏其形,因此,特别喜欢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在江、浙一带的许多地区,饮茶注重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因此喜欢选用紫砂茶具泡茶,或用有盖瓷杯沏茶。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于用小杯啜乌龙茶,故选用“烹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泡茶,以鉴赏茶的韵味。潮汕风炉是一只缩小了的粗陶炭炉,专作加热之用;玉书碨是一把缩小了的瓦陶壶,高柄长嘴,架在风炉之上,专作烧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小一些的紫砂壶,专作泡茶之用;若琛瓯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2-4只小茶杯,每只只能容纳4毫升茶汤,专供饮茶之用。小杯啜乌龙,与其说是解渴,还不如说是闻香玩味。这种茶具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种艺术品。四川人饮茶特别钟情盖茶碗,喝茶时,左手托茶托,不会烫手,右手拿茶碗盖,用以拨去浮在汤面的茶叶。加上盖,能够保香,去掉盖,又可观姿察色。选用这种茶具饮茶,颇有清代遗风。

因具制宜

在选用茶具时,尽管人们的爱好多种多样,但以下三个方面却是都需要加以考虑的:一是要有实用性;二是要有欣赏价值;三是有利于茶性的发挥。不同质地的茶具,这三方面的性能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各种瓷茶具,保温、传热适中,能较好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洁白卫生,不污染茶汤。如果加上图文装饰,又含艺术欣赏价值。紫砂茶具,用它泡茶,既无熟汤味,又可保持茶的真香。加之保温性能好,即使在盛夏酷暑,茶汤也不易变质发馊。但紫砂茶具色泽多数深暗,用它泡茶,不论是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是黄茶、白茶和黑茶,对茶叶汤色均不能起衬托作用,对外形美观的茶叶,也难以观姿察色,这是其美中不足之处。玻璃茶具,透明度高,用它冲泡高级细嫩名茶,茶姿汤色历历在目,可增加饮茶情趣,但它传热快,不透气,茶香容易散失。

茶具鉴赏

中国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兼具实用和鉴赏价值,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茶具的使用、保养、鉴赏和收藏,已成为专门的学问,世代不衰。

一般来说,现在通行的茶具以瓷器、玻璃居多,陶器次之,搪瓷又次之。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泽古朴,特别是宜兴紫砂为陶中珍品,用来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能好,即使夏天茶汤也不易变质。但由于陶器不透明,沏茶后难以欣赏杯中的芽叶美姿,是其缺陷。玻璃茶具冲泡名茶,如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瓜片等,杯中轻罗飘渺,澄清一碧,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或旗枪交错,上下浮沉,饮之沁人心脾,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它的造型古朴,色泽典雅,光洁无瑕,有“土与黄金争价”之说。明代紫砂壶大师时大彬制作的小壶,典雅精巧,作为点缀于案几的技术品,更增添品著的雅趣。他制作的调砂提梁大壶呈紫黑色,杂础砂土,泛出星星白点,宛如夜空繁星,壶身上小下大,重心稳定,是一种古朴雄浑的精品。

茶具式样繁多,如何评价一套茶具的优势?从总体上说首先应考虑它的实用价值,其次才是它的欣赏价值,即外观的形态美。以壶为例,具体要求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各点:容积和重量比例恰当,壶把提用方便,壶盖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造型、色地和图案脱俗和谐,实用和艺术美得到融洽的结合,才算是完美的茶具。

茶具小语

展示人与茶的精神之舞台,正式茶器。在龙泉窑的类冰似玉中,盛载的是清高;在建盏的黝黑与灿烂的窑变中,盛放的是才华;在粗砺朴拙的陶器中,凝聚的是勤苦……如是种种,一种血脉中由来已久的内敛、从容、中正、平和在茶器中体现出来。茶如茶人,茶器亦如茶人。所以茶事,其实是茶与水,与器,与人的对话。以种种茶器去解读的种种茶,自会绽放出种种风情。

水为茶母,壶为茶父。壶刚水柔,茶性毕露。喝别人泡的茶,总不如自己泡的亲切,有如养子亲子之别。古时贵为至尊,也会亲自泡茶。茶道森严,好像为人父母力求尽善尽美。没有深切的呵护,何来四溢的灵气?

室外架炉煮茶,天地也不大,茶壶也不小。心中天地如壶,眼里壶像天地。大也可小,小也可大,随意变化。一茶一水一壶,一人一景一物,都是同一来源。茶香水甜壶古,人灵景幽物雅。环环相连,一尘不染,可心洗心。明造化之理,享真正自由。茶中不变的,那就是道了。









































白殿疯风怎么引起的
北京中科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jq/69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