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份来自春日里的书单,请注意查收

白癜风需要注意什么 http://m.39.net/pf/a_6662795.html

山绿渐深,水清尤灵

日光熹微,草木葳蕤

四月是一个诗意的季节

也是木心笔下的

四月四月想起你

时时路遇樱花浪漫的月份

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

莫负春光一起读书吧

1

《人生海海》—麦家

“心有雷霆面若静湖,这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

麦家,茅盾文学奖得主。《人生海海》是他时隔八年后的首部长篇之作,关于故乡,关于童年,关于人性。以谍战题材成名的麦家,从《解密》到《暗算》再到《风声》,笔触延展至人性的深处,每一本书读来都力透纸背。

关于《人生海海》,麦家说:“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回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上校经历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安然之中死去。与上校相濡以沫的林阿姨,也以最专业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随上校而去。书里的每个人看似都艰难的活着,但最终都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办法,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人生海海,海海人生,潮落之后是潮起。

2

《素履之往》—木心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木心,年出生于乌镇东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年定居纽约,年返回家乡乌镇。他是艺术家、文学家,著有文集《文学回忆录》、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西班牙三棵树》、《哥伦比亚的倒影》和《素履之往》等。

本书名出自《易经·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大意是说:如以素朴之心做人处世,大可以“明哲保身”。大多数读者知道木心可能是读过那首《从前慢》,但此书是关于哲学之思、艺术之情、历史之叹,忙忙碌碌,心心念念,光怪陆离。木心的生与长,适在同期步入印刷时代与新文化运动的民国,他这代人对文学的热忱与虔敬,相当于十五至十九世纪的欧洲人,电子传媒时代的芸芸晚生。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书中时有灵光闪现的精辟短句,不无犀利不无狠辣,但用词克制,也让人忍俊不禁。愿你在书中有所得。

3

《我们仨》—杨绛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杨绛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翻译家、学者。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作品有长篇小说《洗澡》,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等。

《我们仨》是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年,钱钟书先生逝世。在杨绛的人生伴侣离去四年后,她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4

《行者无疆》—余秋雨

“一个孤独的灵魂与土地的关系竟是那样缠绵。”

余秋雨,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系列散文《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

《行者无疆》是余秋雨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在书中,余秋雨感叹:“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此书透过文化的眼光,对欧洲文明作出了史诗般的深度解读。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自由和张力上,胜过他以往的作品。

5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时间来到21世纪,民族主义正在迅速失去地位。越来越多人相信真正的政治权威应该是来自所有人类而不是某个特定国籍的成员,而人类政治的方向也该是保障人权,维护全人类的利益。”

尤瓦尔·赫拉利,年生,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大众出版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他的《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

所谓“简史”并不是史学,而是他串起自己世界观的线索。但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当代人”的价值体系。这是一部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6

《岛上书店》—美加?泽文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加?泽文(GabrielleZevin,—)美国知名作家、编剧。年轻并极富魅力,深爱阅读与创作。毕业于哈佛大学英美文学系的她,已出版了九本小说,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14岁时,她写了一封关于“枪与玫瑰乐团”的信函投给当地报社,措词激烈,意外获得该报的乐评人一职。《岛上书店》是她的第八部作品,在年以无人能及的高票数,获选美国独立书商选书桂冠图书。

A.J.费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就连唯一值钱的宝贝也遭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内心沦为荒岛。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紧紧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都周而复始,愈加汹涌。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7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头却看见了月亮。”

毛姆W·SomersetMaugham(—)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曾先后就读于坎特伯雷的国王学校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

年开始创作,年《人性的枷锁》问世,年《月亮与六便士》出版,引起巨大反响,奠定了他作为世界级小说家的地位。他的小说机智、幽默,常在讥讽中潜藏对人性的怜悯与同情。书中的主人公,在他40岁的时候,放弃了工作、老婆、两个孩子,只身远遁巴黎,追逐绘画的梦想。继而他又远离文明世界,来到了原始的小岛——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和我们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突然有一天,放弃一切,去追寻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正常人眼里,他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和不可理喻的。但他为梦想而癫狂的行为,却让我们在无数个夜里,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没有梦想的人,是无法理解有梦者的激情的。

8

《瓦尔登湖》—亨利·戴维·梭罗

“再没有人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他于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

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瓦尔登湖》的题词道出了真谛:“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要像站在自己的栖所抱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为唤醒我的邻居。”虚静,纯净和深邃本来就存在于瓦尔登湖之中。

9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作为一个仍处在孤独中的灵魂,他坚信自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默默爱得更深。”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年《百年孤独》问世,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书中描写的爱情,是那么自相矛盾却又合情合理。那么悲伤却又充满着狂喜。那么苍老无助,却又在某个瞬间,永远年轻。这本书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并非是为了歌颂爱情,而是为了呈现人生。

10

《局外人》—加缪

“莫尔索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局外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代表作,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法国荒诞哲学代表作、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在人类文学史上,《局外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世界的荒诞性,成为二十世纪整个西方文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品。“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至为经典的人物形象和至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书中以局外人的眼光完整的还原了这个粗糙、漠然、无理性的世界。愚昧和死亡混杂的气味渗透在生的每一个细节里,生活中所有令人难以忍受的细节都被语言的慢镜头放大和重现。莫尔索的种种行为乍一看也令我们很难理解。但事实上,他是活得充实、追求本真之人。他之所以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是因为周遭的世界太虚伪,而只有他愿意忠实于自己的心意。不要害怕成为局外人,只有诚实地面对自己,才能真诚地对待别人。

1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塔拉?韦斯特弗

塔拉?韦斯特弗TaraWestover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书中,塔拉的回忆按照时间的顺序流畅地展开,有这样一段往事插叙其中:塔拉一家曾救助过一只野生的大角猫头鹰。这个受伤的野性生灵发现自己被囚禁,险些将自己拍打致死,于是他们只好将它放生。塔拉的父亲说:它和大山在一起比和我们在一起更好。它不属于这里,也不能教它属于这里。她注定是飞鸟,要飞往自己的山去。这山是她为自己找寻的山峰,不是家人给她定义的山峰。她就是那只猫头鹰,有着自由飞翔的意志,不能教她属于那里。在接受《福布斯杂志》的访谈时她如是说:“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

安静许久后的生活总要回归

吵闹浮躁容易迷失自我

在这样的一个春天里

阅读才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读书不是向外的利器

而是回家的路

让我们一起与书为友

积蓄力量

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这些时间定了!

?任仲平:风雨无阻向前进!

?河南啥时候开学?不远了!

学生编辑:吴至榕

责任编辑:郝艳霞

编审:杨涌滨

本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jq/121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