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圈的排外现象

范伟群作品

宜兴因盛产陶瓷而闻名于世,丁蜀因紫砂被广大陶文化爱好者熟知。

在紫砂业大发展时期,很多外地同行涌入宜兴;由于从业者剧增,在行业发展得到推动的同时,也出现了乱象,这导致业内有了一种说法:紫砂业本地人排外心里很严重。

真的严重吗?

不是很严重,但的确存在!

为什么会存在的?

通过以往媒体报道就能够了解到。

其实,过去的紫砂业是不排外的,甚至,本地业内人员对外来从业者,以及参与销售的外来人员心怀感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沉寂许多年的紫砂行业在河南、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商人推动下,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正因为有来自上述几个地方的商人,往返产地与茶文化发达地区,宜兴紫砂业才能改变在人们眼中是“最不愿加入的穷行当”的形象,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试想,谁会去排斥为本地从业者带来财富的外地来的“财神”呢。

范伟群作品

那时候,笔者也从事过一段时间紫砂器的生产和销售,接触的客商中,有一些人的名字已被众多从业者牢记。

如,河南魏家三兄弟,当年,我接触的是老大魏永红,他是来宜兴发展较早的河南籍商人里的一员,很多本地从业者,通过他将作品卖去了广州和深圳,因此,这些人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生活从果腹奔向了小康。

像他这样的人有很多,如,香港的张碧珍女士,台湾的李先生及其女婿,以及来自福州的一些商人。

可以说,他们是为宜兴紫砂从业者创造财富的最早的一批商人,后来,各地商人效仿他们,不辞劳苦的往返产销两地,是他们拓展了紫砂市场,宜兴紫砂业也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才得以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再说说外来从业者。

范伟群

为业内人熟知的西望村范家人,长久以来致力于为业界培养人才,早在上世纪初,范家人之一的范大生便成为了宜兴紫砂职业教育的第一人。常年以来,范家人还将宜兴紫砂这张名片发往全国各地和多个外海国家,为宜兴紫砂业的发展出了很大力气。

那么,范家人是土生土长的紫砂发源地丁蜀镇人吗?

据我所知,不是。

在某次与范家后人范伟群大师的闲聊中,获知他们的祖先来自其他城市,并在这里扎根,此后,忙时种田,闲时从事陶器和紫砂器的创作;在长达数百年的过程中,范家涌现出一大批紫砂名家,并为后代留下来大量经典的紫砂壶造型。

旁的不敢说,只说相熟的几位外来从业者。

葛军图片来自网络

葛军,已是业内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也来自外省市。

汪成琼图片来自网络

汪成琼,国礼紫砂艺术馆馆长,他的作品被很多国内外国际级名人收藏,甚至,承担了北京APEC经济体领导人、杭州G20峰会领导人、北京“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领导专用紫砂壶的创作,他将宜兴紫砂的知名度推向了世界高层。而他也不是宜兴本地人,他来自河南固始县。

在业内,像他们这样的外来从业者有很多,由于他们自身的努力,和不断为紫砂业所做出的贡献,不仅在宜兴站稳了脚跟,更赢得了本地从业者的尊重。

本地从业者排挤这些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非但不排挤,还相互尊重。

最后,来说说所谓的“排外”,本地从业者到底排挤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去年,抖音上有外来从业者诋毁紫砂行业的事件发生,该事件引起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hj/14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