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岳大庙恢宏落败,曾誉99间半,庙会
逛游逛嗨飞九州,这里是胖一和雪酱的探游日记,跟您分享旅游中的所见所闻。
南京古镇龙都,寺庙古迹较多,最早建造年份可追随至唐宋时期。其中,有5处规模很大的寺庙古迹,宇舍皆有"99间半"的美称,分别为龙都镇上的东岳大庙,永跃塘西村西北角的前阳大庙,乐安张家渡村西山头上的广阳寺,同进刘村村前的永福寺,永安村后的窑头庵。
今天,我们便来说道说道这东岳大庙。
东岳大庙历史
东岳大庙,坐标位置在龙都镇泉都街西边,所以又名为龙都大庙,同时,也有龙都龙王庙的称谓。大庙坐北朝南,背靠句容河河堤,南顶泉都老街街面,合抱回廊式,有多进房屋。
很可惜的是,有关东岳大庙的建造年代没有相关文字记载。一座不知从哪里来的大庙,既有"99间半"的美称,大庙的建筑规模之宏伟,不曾让我们失望。
《湖熟街道志》(年版本)记载(胖一和雪酱推测应是最辉煌年代的东岳大庙),“主体正殿原是宫殿式三层滴水,清代时期部分毁于战火,不久重建为二层滴水,飞檐翘角,檐高在9米左右,大殿面积近千平方米。”
在中国古代,屋顶的建筑设计大致分为硬山式、悬山式、庑殿顶、歇山式四类。三滴水,便是这座大庙有三层檐屋顶,多用于檐歇山式,也有庑殿顶,罕见的便是悬山式和硬山式。
而北京的天安门属于重檐歇山顶,太和殿则属于重檐庑殿顶。可以想见,不管是三层歇山顶还是三层庑殿顶,都叫人叹为观止。
在正殿的神台上,塑坐着金身东岳大帝。东岳大帝,又叫泰山神,在正统的说法中,东岳大帝主管世间万物的出生大权。
东岳大帝神台前两侧塑立丈余高的四大金刚,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护法,四大金刚两旁则塑有诸多佛像。
在正殿的东西两侧,都有厢房相衬。
在正殿后面,有大天井,天井内花木茂盛,还有一座四方八角亭建于土墩之上,名为“歇凉亭”。行人路过驻足小憩,清风徐徐,凉爽宜人,亭柱上有对联一副,“不设藩篱,恐风月被它拒之,大开门户,任溪山入我襟怀。”此为龙都八景之一“后墩晚眺”。
与正殿大门连接的,是青石板露天台走廊,走廊有青石栏杆相护,下了台阶,台阶两侧是对称大方池,每方池面积近30平方米,东西方池外生长着两棵大银杏。一棵于年建公社大礼堂被毁,一棵于年被毁。
与台阶相接,是齐整又平坦的大广场,青石板铺面,号称能容纳万人。广场两侧有13间平瓦房,屋外有木栏杆走廊,东西屋内都有供奉神台佛像,面朝广场大院中心。
广场南边建有大戏台,台门面北,与大殿隔广场相对,戏台分正台,两旁有耳台,正台唱戏,耳台东边为文场处,西边为化妆处。
大戏台后面是串厅过道,串厅前是一条长形的大天井,天井两侧的壁上全为石碑,石碑上各有碑文。
跨天井而南是过道,过道两侧各有一座马殿,马殿内有仿真泥塑神马。
走出过道,便上了石拱桥,名曰“旻龙桥”,桥两旁是放生池。
拂晓,立于旻龙桥上,西庵(又称旻龙庙)晨课的铿锵钟声入耳,催人梦醒,小镇开始一天的劳作营生。此乃龙都八景之一“回龙晓钟”。
下了旻龙桥,即有高大的牌楼,牌楼正门两旁有雌雄大石狮把门,牌楼东西两侧有高大的石栏护围住放生池。
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驾临。当时銮驾已过此地,随从们遂向乾隆提及此庙,乾隆帝转身观看,但遗憾未进去参观,后人为永志此事,就在乾隆转身处建了一座庵,起名为“旻龙寺庵”,以佐证此传说。后此庵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拆毁。
东岳大庙庙会
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二这一天,是东岳大庙的庙会,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大庙朝圣是一大特色,龙都地区48社主都要前来进香和观看演社戏。尤其是在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景,整个场面更为热闹,香火也最盛。
后来,庙会演变成龙都会场,前后3天,三月二十一商贩们进场,三月二十三退场。赶会场的人之多,近至周边各乡镇,远至外县外省。
商品货物云集于此,大到整套家具、各类农具,小至儿童服饰玩具、生活用品,娱乐乐器、丝绸布匹等。
还有民间杂耍、马戏、武术、戏曲等供人观赏,包括西北村的锣鼓、永安村的脸子会,仪式隆重,吸引大家争先恐后观看。各类小吃排成各色队伍叫卖,还有龙都应时又特色的美食“软香糕”。
曾经,龙都三月二十二、陶红三月初十、秣陵四月初二与湖熟四月初八并称为中华门外(南门外)四大会场。
龙都庙会在70年代改称物资交流会。80年代又逐渐热闹起来,场面更大,已远超历史。年后每年又增设了农历十一月初八物资交流会。
如今状况不明,本博主雪酱估摸着,龙都三月二十二跟相邻的湖熟四月八会场的处境大差不差,而陶红三月初十与秣陵四月初二会场的现今状况也不甚了解。
东岳大庙如今光景
如今,东岳大庙与上世纪的建筑融为一体。
一栋三层大楼,白底黑字“南京西部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省道南京段扩建工程句容河大桥项目部”的楼道成了必经的大门。
我告诉胖一,这栋楼的窗户格调在八九十年代很常见,没记错的话,当年湖熟国营商店与湖熟中学都是这样的窗户。
后来经查证,这座三层大楼便是昔日的文化馆和老年活动中心。曾经,龙都镇政府机关也坐落在泉都老街。雪酱推测是在东岳大庙的东面。龙都镇政府机关办公楼坐北朝南,西边有政府大会堂兼影剧院。
在院内种植有多种各类花木,碗口粗的雪松、腊梅、桂花等有多株。年后,该大院闲置。如今,还贴着“湖熟工商所龙都工商组”的字样。
走出楼道后,豁然开朗。西边破败的房子鳞次栉比,一扇铁门虚掩着,门前有一不大不小的休闲活动广场。
胖一平生第一次见到象棋,棋盘即棋桌,每颗棋子都与棋桌相连,趣味横生。于是乎,我们两人便临时来了一场“炮打隔子、马走日”的教与学。
休闲广场坐落在一个更为宽敞的大广场上,想必,这就是号称能容纳万人的大广场了。胖一前前后后穿梭不停,两旁的空地上早已成为三三两两车辆的安歇处。恍惚间,我竟不知自己身处在何等岁月中。
这里时空交错。上了几层条石大台阶,两座石狮子遗留分开蹲坐,长相不甚雷同,一个凌厉一个温和,在远处,视线相交于一点。石狮子身下的窟窿里,有附近信众延绵的香火。
石狮子两旁,是张牙舞爪的龙身盘桓的路灯,灯下刻有“宜兴均陶工艺厂制”几个字。路灯的风格与石狮子身后的建筑物风格倒显得契合,均为橙橙黄色,谈不上的美感,只觉得龙形尚栩栩如生。
石狮子身后的的建筑物,大概就是当年东岳大庙正殿的位置,杵在中间,视野甚好,可怜破败尽收眼底。
正殿西边毗邻宁东分公司龙都水厂。狗声吠起,在一条石子路上仓皇而走,便看到了一栋三层老旧的房子,约为当年大庙的厢房位置,风格与那栋文化馆一时无两。
入内,恍然道,原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院内两棵大梧桐,着实让我们引天瞻仰,枝叶繁茂,完完全全遮蔽了上空的太阳。
正吃着惊,一股子潮湿裹挟着霉味袭来,我惊恐地告诉胖一,这里不能久呆。彼时,胖一还在探头探脑,欣赏偏西角一扇朱红色的门。
胖一问为啥?我拍死胳膊上的一只蚊子说,这是第三只蚊子了。加上肚子饿得咕噜噜之喊,胖一傍着我最后匆匆离了此地。
到今天仍让我记忆历久弥新的,便是那栋栋房屋上的爬山虎或是其他奇奇怪怪的墙草,与建筑物交辉相映成一道景,七八十年代的景致,落败为如今的模样,可叹岁月这只操盘手摧枯拉朽之魔力。
东岳大庙现在的准确位置便是泉都街与府南路的交界处,看到上世纪格调的大楼,楼道形状的大门,门前有三两老人纳凉,再向前,就是雌雄那两只石狮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tw/1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