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考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特产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一、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素称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

湖笔

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善班古属湖州府,故称湖笔。湖笔自元代以后取代了宣笔的地位,分羊毫、狼毫、紫毫、兼亳四大类、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湖笔选料严格,如羊毫主要选用山羊腋下毛,所取毫料须多晒,除去污垢,然后根据毫料扁圆、曲直、长短、有无锋颖等特点,浸于水中进行分类组合,一般要经过浸、拔、并、梳等70余道工序。被誉为“笔中之冠”。

徽墨

徵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墨经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防蛀防虫等特点,是书画艺术的珍品。徽墨有高、中、低三种规格。高档墨有超顶漆烟、桐油烟、特级松烟等。

宣纸

宣纸产于安徽南部泾县,因历史上属宣州府,故名。宣纸最早于唐代,它的原料是青檀皮。清代才掺和稻草,改变了用料比例。宣纸分生熟两种,生宣渍水渗化,作写意画最好,熟宣经过胶矾浸染,不渗化,宜于工笔,细描细写,为书画最理想的用纸。宣纸具有纸质柔韧、洁白平滑、细膩匀整、不起皱、不掉毛、不怕舒卷、抗老化、久不变色、不蛀不腐、卷折无损等特点,便于收藏,有“纸寿千年”之说法。

端砚

产于东省肇庆市,因隋在肇庆设端州府,所以称端砚。端石是种水层岩,开采于唐,宋代已为世人所重视,其特点是石质细、易发墨、墨汁细稠而不滞、不易干涸。端石以紫色为主,名贵的石品有青花、鱼脑冻、蕉叶白、苏青、冰纹等。端砚贵有石眼,它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的石核形状的眼,人们利用石眼花纹牒刻的砚台尤为名贵,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端石块大的不多,故多随形雕刻,追求气韵。端砚与歙砚、洮河砚、澄泥砚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砚。

二、年画

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艺术品。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木版年画出现于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的宋代,明代中叶起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著名年画产地应运而生,清乾隆年间更为盛行。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制作。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

苏州桃花坞年画

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画。因产于江苏苏州桃花坞而得名。桃花坞年画以门画、中堂、条屏为主要形式,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构图精巧,形象突出,主次分明.富于装饰性,形成了一种优美清秀、严密工整的独特风格,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

————

天津杨柳青年画

产于天津市杨柳青地区。始于明崇祯年间,到清中后期最为风行,有“家家会刻版,人人善丹青”之誉。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艳丽,人物头脸多粉金晕染,极富装饰性。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年画题材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淳朴。

————

四川绵竹年画

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

中国陶瓷器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中国古代陶器以彩陶著称于世。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

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特产。

一、陶器

陶器是用黏土成型

原始陶器的彩绘纹饰多以几何图形出现。

东汉时釉陶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陶器开始向瓷器过渡。

隋唐时期唐三彩就是其标志,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而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

我国著名的陶器品种有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山东淄博陶、安徽界首陶、河北唐山陶、甘肃天水陶。

(一)宜兴紫砂器

素有“陶都”之称

紫砂陶系无釉细陶器,有天下“神品”之称。紫砂壶被誉为“世界茶具之首”。

(二)山东淄博美术陶瓷

现代以生产传统名贵色釉——雨点釉、茶叶末釉等美术陶瓷著称。

雨点釉瓷又名油滴瓷,曾有“尺瓶寸盂视为无上品,茗瓯酒盏叹为不世之珍”之说。

(三)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洛阳。主要由黄、绿、褐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制陶技术发展的高峰。

二、瓷器

中国瓷器主要有青瓷、白瓷和彩瓷等。

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和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一)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瓷都”,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

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高温颜色釉瓷被称为“景德镇四大名瓷”。

(二)福建德化瓷

福建德化是我国白瓷的著名产地。被国际上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

(三)湖南醴陵瓷

醴陵釉下彩瓷它耐摩擦、耐高温、耐酸碱腐蚀,保护着画面能始终保持原来色彩。

年,醴陵瓷器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四)钧瓷

钧瓷产于河南禹州,为宋代五大名窑(均、紫、汝、哥、定)之首。钧瓷始于唐代,盛于宋代。

钧瓷独步天下,雄冠世界瓷林之首。

主要具有如下几大特点:

钧瓷以窑变为神,世人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无双,钧瓷无对”。

钧瓷是历代帝王的御用珍品,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是我国政府馈赠各国宾朋的高贵礼品。

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风格,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年5月,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10月,中国剪纸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剪纸的用途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用于张贴,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二是用于摆衬,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三是用于刺绣底样,如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四是用于印染,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窗花

张贴在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以北方为普遍,北方农家窗户多是木格窗,有竖格、方格或带有几何形花格,上面张糊一层洁白的“皮纸”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适合花样,如动物、花草、人物,还有连续成套的戏文或传说故事窗花。

喜花

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一般是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还有的可以贴在梳妆镜上。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古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色彩为大红,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鸷、喜鹊、花草、牡丹等

礼花

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在广东潮州一带称作“糕饼花”“果花”,浙江平阳一带称作“圈盆花”。礼花题材多取吉祥喜气的图案。在山东为庆贺生子的“喜蛋”上贴剪纸,或将蛋染红露出白色花纹。在福建农村互相馈赠寿礼用乌龟图案以象征长寿。有龟形糕饼,也有龟形剪纸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面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

门笺

又称“挂笺”“吊钱”“红笺”“喜笺”“门彩”“斋牒”。一般用于门楣上或堂屋的二梁上。其样式多为锦旗形,天头大、两边宽,下作流苏。多用红纸刻成,也有其他颜色的或套色的。图案多作几何纹或嵌以人物、花卉龙风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庆”“國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等。张贴时或一张一字,或内容,成套悬挂,一般以贴5张为多。贴门笺除有迎春除旧之意外,还有祈福驱邪之意。

斗香花

一种套色剪纸,多用于祭祀祖先与神灵等民俗活动时的装饰,题材多选用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花卉、人物等吉祥图案。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红、桃红、绿、蓝、橘黄、淡黄、黑等蜡光纸组成,颜色丰富,效果强烈。

中国剪纸的地域分布

中国剪纸地域分布十分广泛,形成各种流派和地方特色,主要有以下几处的剪纸较为有名。

扬州剪纸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春蝶、春钱等,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木之下,相观以取乐:据传,嘉庆、道光年间,著名艺人包钧的剪纸,花、鸟、鱼、蝶无不神形兼备,故有“神剪”之称。扬州剪纸题材广泛,有人物花卉、鸟兽虫鱼、奇山异景、名胜古迹等,尤以四时花卉见长。年,扬州成立了民间工艺社。年剪纸艺人张永寿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世纪50年代的《百花齐放》、70年代的《百菊图》和80年代的《百蝶恋花图》三部剪纸集为其代表作。

浙江剪纸

据《武林梵志》记载,五代时就有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的宏大剪纸景观。浙江省的窗花剪纸各地都有,以金华地区的永康、浦江、磐安,温州地区的乐清、平阳,杭州地区的桐庐、富阳等地较为著名,风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异。金华地区多为窗花和灯花,乐清的细纹刻纸主要用于装饰龙盘灯,平阳一带送礼时放在礼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各地均有用以衣裙、鞋帽的花样。浙江剪纸中的戏曲窗花也有独到之处,其擅取戏中典型的场面情节,充分体现人物的身段之美。

山西剪纸

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淳朴的风格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亩丽堂匙。山西剪纸中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形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应的“团花”。

陕西剪纸

有“活化石”之称,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古老的造型纹样“鱼身人面”“狮身人面”与周文化相似的“髽髻娃娃”,与汉画像相似的“牛耕图”等。陕西剪纸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陕北剪纸淳厚、粗壮,线条有力,剪纹简洁;定边、靖边剪纸较细致。总的来看,陕西剪纸造型古拙、风格粗狂、寓意明朗、形式多样,包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风筝中国风筝的发明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大约在12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此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在风筝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与风筝工艺相融合,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根据史书记载,风筝最初是用于军事。到了唐中期,社会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开始从军事转向娱乐。由于当时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开始使用纸张。风筝逐渐走向民间,类型也丰富起来。到了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由于文人的加入,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制作风筝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明清时期,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近年来,中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放风筝开始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娱乐活动普及起来。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中国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制作而成。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扎”,括选、劈、弯、削、接,而且要扎得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糊”包括选、裁、糊、边、校,而且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包括色、底、描、染、修,而且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包括风、线、放、调、收,而且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风筝的种类主要分为“硬翅”和“软翅”两类。“硬翅”风筝翅膀坚硬,吃风大,飞得高。“软翅”风筝柔软,飞不高,但飞得远。在样式上,除传统的禽、兽、虫、鱼外,近代还发展出了人物风筝等新样式。风筝作为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出许多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种类、样式和流派。其中以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四川、广东所制的风筝最为著名。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jq/9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