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再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
这本“写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霍乱时期的爱情》
文中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
而透过这些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我忘了最初是从那听到的这句话了,只记得当时我正反复回味阿飞姑娘念叨的”再不相爱就老了”,总觉得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然后在那个当口,我听到有人说: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那感觉忽然很棒,对时间的焦灼感好像如释重负。读到《霍乱时期的爱情》最后几页的时候脑子里忽然又一次冒出这句话。
事实上一直读到大概最后一百页的时候,我都没觉得弗洛伦蒂诺一方面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一方面宣称自己对菲尔明娜的纯洁狂恋有多么的让人动容,当然性关系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坚贞与否,但我还是很怀疑男人这种“不委屈”自己的痴情方式。
反而是菲尔明娜和丈夫乌尔比诺医生那虽然充满许多鸡毛蒜皮但大抵还算平稳克制的一生让我觉得心生安慰,“思念一个人一生一世”和“陪伴一个人生活一生一世”到底哪一个更加不容易呢?
在我想来是后者,我相信理智的情感已多过疯狂的激情。理智的情感多过疯狂的激情,弗洛伦蒂诺与菲尔明娜的爱情转折点大概也是从这里出现的。年青时代两个人的断交点出现在菲尔明娜去“代笔人门廊”这个名声不怎么好的地方去购物闲逛:弗洛伦蒂诺此时严肃的对她说,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此时的菲尔明娜感受到的不是爱情的震撼,而是坠入失望的深渊,明白他们之间不过是一场虚幻,然后决然将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抹掉。
还记得小的时候看《将爱情进行到底》,家伟暗恋袁鸣饰演的女老师,多年后偶然看到她在地摊上买衣服,就愤恨的躲到酒吧边哭边说,她怎么能变得这么庸俗?当时觉得很心有戚戚,现在想想只觉矫情:和那些总试图把你拉向庸俗生活的人相比,完全否认你的生活感的人也并不可爱。
大概就是那时弗洛伦蒂诺这位具有诗人性格的年青人以及他的情诗和甜言蜜语让菲尔明娜厌倦了,这份厌倦甚至一直持续到老年期:弗洛伦蒂诺在乌尔比诺去世后写给菲尔明娜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没有打动她反而被视为一种冒犯。
直到后来:弗洛伦蒂诺不再只是单纯表达热情和爱意,而是开始把自己在生活中对很多问题的想法和观点慢慢的写信同菲尔明娜交流,他视她不再只是爱恋的对象还是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这种不再那么激进的方式给这份长年的爱情带来转机:“她(菲尔明娜)在想弗洛伦蒂诺,但不是福音花园中那个忧郁的哨兵,那个人已无法在她心中激起丝毫思念的涟漪,她想的是此时的他,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却如此真实:这人一直就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她却从未认出他真实的样子”,年青时代她没能最终接受他,老了之后她却重新感受到他的真实。
所以我其实并不认为弗洛伦蒂诺和菲尔明娜的爱情受到了过多外界的阻力,因为最终那个决定终止爱情的质的决定是菲尔明娜自己做出的,后来决定重新开始这份爱情也是菲尔明娜重新启动那个按钮。我只是觉得,爱情就是这么无理,这么要求天时地利人和,要坚守了几十年甚至几乎是一辈子才终于水到渠成。老年的弗洛伦蒂诺虽然不再有青春,但是他一贯的诗人情怀注入了更多的阅历,他拥有的不再只是空洞的让人没有安全感的生活激情,还有平时祥和的生活智慧,所以老诗人比年轻诗人更迷人,更能征服他爱的那个女人。在这份长达半世纪的爱情里,让人感受到的更多的竟然是时间的仁慈:就像时间终究让菲尔明娜自己承认了她和丈夫乌尔比诺医生究竟度过了怎样平和幸福的一生,它也让菲尔明娜和弗洛伦蒂诺那份看似虚幻的爱情变得真实而触手可及,无论是弗洛伦蒂诺还是菲尔明娜都没有注意到他们彼此间是多么情投意合:她帮他灌肠,在他之前起床为他刷净他睡觉前放在水中的假牙;她总找不着眼镜的问题也解决了,因为她看书和缝补时可以戴上他的眼镜。而这一切都是时间赐予她们的,是时间让他们仿佛一举越过了漫长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的直达爱情的核心,是时间让他们注定老了才能相爱,是他们在信中写的那一句:让时间流逝吧,我们会看到它究竟带来了什么。
带来了什么呢?带了一份一生一世的爱情。到最后,这份住在船上的爱情决定将一直在海中往下走,一直走到一生一世,归于夫妻间平淡的爱情就像这份爱情最初极致浪漫的开始一样,又有了一个极致浪漫的结尾,而这份浪漫不会让人再轻易怀疑它是否足够诚恳,年老时的承诺比年青时的承诺会更加庄重,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时间和爱情双重的尊重:因为原来真的可以老了再相爱。 马尔克斯,这睿智的大师,他告诉读者,只要用心寻找,用心发现,平淡的爱情发出的宜人的微光,处处可见,它不像流星那样灿烂,却温柔绵长。
几千年对爱情最美好的祝福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是“白头偕老”;
连歌词里也这样说:我所知道的最浪漫的事,是和爱人一起,慢慢慢慢变老;
《天方夜谭》里,国王与公主终于结婚,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白发千古。 简单的真理更真实。如此简单如此众所周知的真理,有时候却要用一生去懂得。文中当死神袭击了80多岁的乌尔比诺医生。直到临死,“他已奄奄一息,还在抵抗着死神最后的打击,等候她的到来。他终于在混乱的人群中认出了她,眼里含着最后的痛苦的眼泪。他最后看了她一眼,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半个世纪中,她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的目光如此明亮,如此悲伤,如此充满感激之情。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她说:‘只有上帝才能知道我多么爱你。’” 而可怜的费尔米纳,她甚至永远没有机会亲口告诉丈夫,他们确实是,真的是如此相爱。多少事不能重来,多少事不知道怎样重来。乌尔比诺医生初见费尔米纳的时候说,“您就象一朵初开的玫瑰”。在爱人最美,最好的时候认识她,爱上她,相依为命,携手度过一生的沟坎,只有死亡才能把他们分开。你不知足的人类啊,你还要指望比这更完美的爱情吗?阿里萨为麻醉相思之苦,沉溺于性爱,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城市的每个犄角旮旯追逐女人。按马尔克斯的说法,在5个记录本里,据阿里萨不完全的,“如公证人般一丝不苟”的统计,他的50年间,一共有6个“连贯性爱情”,还有无数逢场作戏的风流韵事。我总有种感觉,《霍乱时期的爱情》之所以有“爱情百科”之名,很大程度上与大师胡编乱造的这个骇人听闻的天文数字有关。
真是瞎胡闹。 在妓院里找不到罗密欧和朱丽叶,随便哪个下三滥的黄色网站里,聚集的不是普希金和不朽的菏马。如果爱情等同于上床,那《肉蒲团》就应该和《红楼梦》齐名。
阿里萨的寻春档案和爱情无关,他的狂乱的,被性病和绝望折磨的性爱,与城市的恶臭污秽,战争、温疫和死亡一道,构成小说黑暗的底色,而形形色色的爱情,就在这凄惨的背景之上凸现,发出五彩的光芒。除了阿莫乌尔的生死之恋,阿里萨对费尔米纳的爱情,乌尔比诺夫妻之爱,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马尔克斯的笔下,随着故事主线,似乎遏制不住地,自然而然地涌流出无数爱情的断片。
费尔比纳的表姐,迷人奔放的伊尔德布兰达,她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年长二十岁的已婚男人。费尔比纳的父母,瓦列舍帕尔镇望族的掌上明珠费尔米纳-桑切斯爱上了粗野的骡马贩子洛伦索——达萨,不顾家族的反对,嫁给这名誉狼藉的匪徒,去过不可知的,动荡的生活。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也是爱情的指引罢了。
皮奥-金托-洛阿伊萨,这放荡的诗人,不忠实的丈夫和一大堆私生子的父亲,在偷情的办公室安装锅炉和汽笛来提防妻子的天才的流氓,他的儿子阿里萨在他的诗里找到安慰:“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乌尔比诺医生,这一虔诚的教徒,挚爱妻子的模范丈夫,却在58岁的黄昏岁月,爱上了美丽温柔的芭芭拉——林奇。这不道德的爱情,对乌尔比诺,尤其对乌尔比诺,是痛苦的。他的虔诚,他内心牢固的道德基础,他对妻子的爱,使他清白的良心受到三倍的折磨,所以“世界对他简直成了地狱”…… 躲避战乱的纳萨雷特的遗孀,是三个孩子的母亲,逃进阿里萨的卧室,直接逃到阿里萨的床上,虽然也许仅仅出于被压抑良久的情欲,虽然“他们见面逐渐减少了,最后终于没有痛苦地相互忘却了”,但是“她感到幸福”。 还有卡西尼亚,“年轻漂亮的黑姑娘”,对于阿里萨,除了费尔米纳以外,她“实际上是他一生中真正爱过的女人“。他们在淫荡的大街上相互追逐,结果,他给了她急需的工作,她给了他一生的支持,她在公司里进行血腥的倾轧,“帮他干了那么多鬼鬼祟祟的勾当之后,为他忍受了那么多无耻行径之后”,“她为了他而衰老”,“她深深地爱着他,她情愿爱他而不是欺骗他”,他们互相倾慕,却一辈子也没有床地之欢,因为她尽管比他年轻二十岁,还是“觉得自己和幻想中的儿子一起睡觉”,而他,甚至对卡西尼亚,这“唯一有权知道的人,也没透露他的(对费尔米纳)爱情的秘密。” 阿美利加-维库尼亚,是位4岁的少女,爱上了足够作她祖父的阿里萨。因为她年迈的情人爱上了别人,她选择了死亡,并且以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心机,让全世界都相信,她的死,仅仅因为她的期末考试没有及格。安德雷娜-瓦隆,安赫雷斯-阿尔瓦诺,普鲁登西百-皮特雷,还有萨拉-诺丽埃娃……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喀他赫纳的世界从来就是残酷野蛮的,充满了喧嚣和躁动,却毫无滋味毫无意义。霍乱,腐烂的尸体,肮脏恶臭的海港和街道,被破坏得满目疮痍的大河和森林,没有原因没有目的的杀戮和流血,使整个世界弥漫着黑暗的气息。人生也没有意义,每个人都无可奈何地挣扎,老去,然后逃脱不了无处不在的死神的追逐,转头成空。就连恋爱中的情人们,也是那样低下卑微。他的人物意志薄弱、寡廉鲜耻、偷鸡摸狗、背恩忘义,被下贱的情欲和阴暗的欲望所压倒。只有爱,如神风来自天庭,吹入爱人们卑微的心灵,使他们圣洁美丽而且光明,在世界黑暗的背景上,呈现出明媚的图景,带来和平和安慰,给寡淡的人生赋予了意义,超越世界,超越今生。 阿里萨说:“生命,而不是死亡,才是永恒。”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找到一朵开着五瓣的丁香花,你就会找到幸福。”在遥远的北方,遥远得不可思议的,青春的季节,传说浪漫而简单,如年轻的生活。 青春无忧无虑,即使忧愁也无忧无虑。青春的魅力,在于相信永远有一朵幸福花,只要寻找,就能找到。前面的幸福,可望可及而无穷无尽,时光无穷无尽。青春,它相信永远不变的爱情,无穷无尽。 青春不懂爱情。
也许,恋爱中的人类不比其他人更宽宏、更善良,更美。平凡而卑下的,杂乱喧嚣的生活淹没了虚幻的爱情之光。只有在人心最温柔最隐秘处,那个天使一般的形相默默存在。而多少千古绝唱,都曾以爱情为名。罗曼-罗兰说:“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爱人的坟墓。他们在其中成年累月的睡着,什么也不来惊醒他们。可是早晚有一天,——我们知道的,——墓穴会重新打开。死者会从坟墓里出来,用她褪色的嘴唇向爱人微笑;她们原来潜伏在爱人胸中,象儿童睡在母腹里一样。” 这里面有多少沉痛多少恐惧,又有多少慰籍。罗密欧和朱丽叶死了,他们的爱情得以永生。《海上劳工》里,因为爱,天神一般的吉利亚特战胜了人类的力量不可能征服的劳苦艰辛和危险,也是因为爱而心碎,他把自己淹没在大海永恒的黑暗里。 爱,比死还难。和古往今来所有最伟大的爱情颂歌一样,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具有永恒的意义。但是这种意义也是理想中的意义,它要和现实,和喀他赫纳的世界拼死对抗才能保护自己。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爱情,残忍、偏狭、愚昧、背叛,和永无休止的琐碎就缠绕着它,就象缠绕着人类其他的最美最高贵的造物。
杜拉斯借他的人物说,“相比你年轻时的美丽,我更爱你历尽沧桑的容颜。”无忧无虑的青春,它不知道那朵幸福的五瓣丁香,需要一生去寻找,去追逐,去浇灌,去呵护,从年轻到年老,永不能休止,永不能停息。
因为,“世界上再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品方: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Elamorenlostiemposdelcólera译者:杨玲出版年:0-9-页数:40定价:39.50元装帧:精装丛书:新经典文库: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
ISBN:
······内容简介······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加西亚·马尔克斯★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作者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
9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年《百年孤独》问世。9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淘宝立即看见编辑:MONICA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图书,扬州五彩世界钟书阁有售欢迎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ngshizx.com/yxfc/12115.html